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免疫共沉淀方法验证TFF1与候选结合蛋白ARK1C1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对TFF1及AKR1C1进行细胞内共定位,从而确定TFF1及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其结构和功能,为探讨TFF1在胃肠道肿瘤中发生、转移的内在机制和作用及信号通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TFF1序列,定向克隆到pCMV-NF-kB构建表达TFF1的融合质粒,命名为pCMV-NF-kB-TFF1,westernblot法验证pCMV-NF-kB-TFF1的表达。根据前期实验室内正向酵母双杂交筛选TFF1候选结合蛋白的结果,PCR法扩增AKR1C1基因构建成表达AKR1C1的融合质粒,命名为pCMV-GAL4-AKR1C1,Western blot法验证AKR1C1基因在人胚肾细胞293-FT中的表达。pCMV-NF-kB-TFF1与pCMV-GAL4-AKR1C1共转染人胚肾293FT细胞,利用相应抗体做二者的免疫共沉淀,以验证蛋白TFF1和AKR1C1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pCMV-NF-kB-TFF1与pCMV-GAL4-AKR1C1共转染HEK293FT,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二者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NF-kB-TFF1融合质粒、GAL4-AKR1C1融合质粒;Westernblot法证实转染的293-FT细胞能正确表达NF-kB-TFF1融合蛋白、GAL4-AKR1C1融合蛋白。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TFF1蛋白可以在GAL-4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检测出来,同样在抗NF-kB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也能检测到蛋白AKR1C1。免疫共聚焦的结果显示二者荧光在细胞内存在部分共定位,二者的荧光有部分融合。结论:TFF1与AKR1C1在哺乳细胞内存在某种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FF1的功能及相关机制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