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胶东半岛,广泛发育早白垩世基性脉岩群并与金矿床密切伴生。本文选取胶东早白垩世基性脉岩进行系统研究,探究脉岩成因演化和形成动力学机制,不仅为胶东半岛深部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信息,而且可初步探讨基性脉岩与大规模金成矿的关系。胶东基性脉岩受区域构造控制展布,岩石类型以煌斑岩和辉绿岩为主。最新年代学研究厘定基性脉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130~110 Ma),基性脉岩均具有岛弧型基性岩浆特征,如低SiO2、高MgO、Cr和Ni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高(87Sr/88Sr)i比值、低?Nd(t)和?Hf(t)值,指示其来源于华北克拉通(NCC)富集岩石圈地幔。高Dy/Yb比值反映脉岩岩浆源自含角闪石二辉橄榄岩在尖晶石-石榴石相过渡区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中,脉岩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地壳混染作用不明显。基性脉岩具有低δ26Mg值,表明其地幔源区经历了碳酸盐交代。基性脉岩具有低Os含量和高187Os/188Os值指示地幔源区经历了以流体为主的俯冲交代作用从而形成大量的富集岩脉,该富集岩脉与橄榄岩围岩发生部分熔融,熔体混合形成基性脉岩岩浆。此外,苏鲁基性脉岩与胶北基性脉岩同位素特征存在轻微差异,指示三叠纪时期扬子克拉通(YC)向NCC俯冲交代作用的影响。中生代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交代改造了上覆NCC岩石圈地幔。早白垩世时期,板片回撤以及伊邪那岐板块改变俯冲方向,导致NCC东部岩石圈地幔伸展-减薄,并伴随软流圈的上涌。岩石圈地幔底部被软流圈上升所带来的热持续侵蚀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岛弧型基性脉岩岩浆。上涌的软流圈地幔降压熔融产生洋岛型基性脉岩岩浆。通过典型矿区基性脉岩与金矿对比研究发现,胶东基性脉岩从成矿前、成矿期到成矿后均有产出,但是脉岩形成的高峰期在成矿期;基性脉岩与金矿脉紧密伴生产出,成矿流体与基性岩浆均具有幔源特征;但基性脉岩铂族元素特征揭示,脉岩岩浆源自地幔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导致大量的亲硫元素(PGEs和Au)留在了地幔,基性脉岩可能没有为胶东大规模金成矿提供幔源成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