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致病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具有高患病率、病程迁延、多并发症、治疗棘手、进行性加重、高病死率等特点。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常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常见的疾病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肝脏的病变会影响脉象的特点,脉象的表现也可以不同程度反映肝病的证型、病情程度和预后情况等。脉象是一种重要的四诊信息,传统脉诊主要凭借医生的经验和感觉,主观性较强。鉴于脉象采集的主观性,以及脉象所反映信息的复杂多样性,本研究以发挥脉诊优势和提高脉诊客观性为目的,借助脉象仪采集144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中医药干预治疗前、中医药干预治疗三个月后、中医药干预治疗六个月后的脉图,探索脉图参数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中医药干预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144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中医药干预治疗前、中医药干预治疗三个月后、中医药干预治疗六个月后的脉图参数和中医药干预治疗前、中医药干预治疗三个月后、中医药干预治疗六个月后的气虚证、气郁证、血瘀证的证候积分。探索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脉图参数特点,并且分析干预前后脉图参数的变化特点,不同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的脉图参数特点等,为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疗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1、病例收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符合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的病例。2、中医药干预治疗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8例。在西医基础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3组患者分别再给予配方颗粒或安慰剂治疗。3、干预时间干预时间为六个月,分为三个时点,分别为干预前(基线)、干预第三个月、干预第六个月。4、证候积分的采集使用《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采集表》,采集患者在中医药干预治疗前、中医药干预治疗第三个月、中医药干预治疗第六个月的气虚证、气郁证、血瘀证的证候积分。5、脉图参数的采集三家中心统一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生产的SmartMX-I型脉象仪。采集患者在中医药干预治疗前、中医药干预治疗第三个月、中医药干预治疗第六个月的脉图参数。6、数据库的建立使用S martMX-I型脉象仪的分析软件将脉图参数导出到Excel表中,由两人独立背靠背进行导出,并将导出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中,并与原始数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锁定数据库;两人独立背靠背计算数据库中干预前、干预三个月、干预六个月的气虚证、气郁证、血瘀证的证候积分,将计算结果录入到SPSS19.0中,对结果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核对,直到计算结果完全一致,锁定数据库。7、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多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4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46例。共脱落11例。资料不全者(中医药干预治疗的三个时点中,缺失治疗前数据、治疗第三个月数据、治疗第六个月数据中的任何一项者,为资料不全)不纳入研究。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13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36例;20-29岁2例,30-39岁8例,40-49岁52例,50-59岁38例,60-65岁13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8.96±8.271岁。1、总体脉图参数特征(1) 干预治疗前的总体脉图参数特征。(2) 脉图参数t1、w、h3/h1、h4/h1、t1/t的值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上脉图参数的值,男性<女性。(3) 脉图参数t5、h3/h1、h4/h1、h5/h1、t5/t4值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上脉图参数随着年龄段的增高,值逐渐升高。本研究纳入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左心射血期较长,动脉内压力高水平状态所维持的时间较长。可能是偏高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使女性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较男性患者弱,女性患者的左心射血速率较男性患者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了左心舒张时间改变,血管壁的顺应性差,外周阻力增大,动脉顺应性相对变差等的变化。2、不同性别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脉图参数的变化(1)三个年龄段在77例男性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脉图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77例男性患者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组”(A组)、“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滋阴养血(柔肝)组”(B组)、“安慰剂组”(C组)的分别治疗作用下,在治疗前、治疗第三个月、治疗第六个月的脉图参数做多组重复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时间、药物、时间和药物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个年龄段在36例女性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脉图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36例女性患者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组”(A组)、“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滋阴养血(柔肝)组”(B组)、“安慰剂组”(C组)的分别治疗作用下,在治疗前、治疗第三个月、治疗第六个月的脉图参数做多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时间的干预对脉图参数t5的值有统计学意义;脉图参数t5、t、t5/t4在不同的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前后气虚证、气郁证、血瘀证不同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患者的脉图参数研究(1)将113例患者按照干预前后的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分为没有变化、有些变化、显著变化三组。分别对气虚证、气郁证、血瘀证三组患者的性别进行卡方检验、年龄进行非参数检验,发现三组患者的脉图参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随着气虚证证候积分情况的好转,脉图参数h3、h4、t值降低。(3)随着气郁证证候积分情况的好转,脉图参数t5、t值升高,tl/t值降低。(4)随着血瘀证证候积分情况的好转,脉图参数t5产生了从基线的有统计学差异到干预三个月无统计学差异的变化;脉图参数ad产生了从基线、三个月有统计学差异到干预第六个月无统计学差异的变化。结论:1、年龄和性别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脉图参数有一定影响。提示在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中,要注意年龄性别对脉图参数的影响,要更加重视年龄偏高的女性患者的左心射血功能情况以及年龄偏大患者的血管壁顺应性及外周阻力情况。2、不同时间的干预、不同药物的干预、时间和药物的交互作用对患者脉图参数的影响趋势不同。3、不同药物的干预作用可对女性患者的脉动周期t、脉图参数t5/t4有不同的影响,不同时间的干预对女性患者的脉图参数t5值具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针对女性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以通过检测脉图参数t、t5、t5/t4值的变化来反应患者的脉动周期、左心舒张及心率情况。4、脉图参数在不同的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下,可以反映出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尤其是部分脉图参数,如气虚证患者的h3、h4、t的降低;气郁证患者t5、t值升高,tl/t值降低;血瘀证患者的t5、ad的变化,可以为临床诊疗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