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与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之中。为了缓解城市有限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城市建筑层数不断增加,导致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的开挖。随着基坑开挖的越来越深,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十分惹人注目的问题。本文依托于南京市鼓楼区河西公共服务中心深基坑项目,经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结合该基坑实际的开挖与支护过程,利用理正深基坑软件与MIDAS GTS软件对该基坑采用的钢筋砼内支撑体系与排桩支护的支护方案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基坑的土体应力、支护桩的水平位移量、支护结构的轴力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且与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1)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随着开挖的不断进行,原位的应力条件不断改变,土体由于卸荷作用会朝着临空面方向发生位移。随着基坑的开挖深度不断变大,基坑由于卸荷变形所产生的累积位移量也会不断增大。但是合理的支护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基坑的变形量。(2)根据理正和MIDAS的计算结果,基坑开挖深度较小时,钻孔灌注桩的最大变形量发生在桩顶,随着基坑的开挖,钻孔灌注桩的水平变形呈“纺锤状”的特征,即桩两端位移小,中下部位移较大。(3)根据数值模拟结果,随着基坑的开挖,钻孔灌注桩起的支护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桩体部位会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其竖向应力主要取决于上部荷载的重量,总体来说仍与地形形状一致。水平应力在桩体附近会产生突变,其影响范围大约为1倍基坑深度。(4)开挖过程中,基坑底部会出现明显的隆起,但灌注桩会显著地减小基坑隆起的范围,基坑底部隆起呈现出“中间大,两边小”的特征。(5)根据岩土理正的计算结果,支撑体系的最大轴力均出现在最底层的钢筋砼内支撑体系上,并且随着第二道、第三道钢筋砼内支撑体系的架设,第一道钢筋砼内支撑体系的轴力均有减小的趋势,而对于第二道钢筋砼支撑体系,第三道钢筋砼支撑体系的架设,使得其轴力值有减小的趋势。其支撑轴力的最大值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6)根据岩土理正的计算结果,依照《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相关规定,基坑的变形量、支撑体系的轴力等,均满足规范要求。根据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基坑的变形量和支护结构的变形量远远小于警戒值,说明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体系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维持基坑的稳定,对该地类似的基坑工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