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维持治疗,是一种具有低毒、有效特点的策略,其在晚期结直肠癌诊治过程中的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目前该策略适用人群的选择问题仍悬而未决。个体化、精准化诊治策略在保证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可兼顾其生活质量。本课题主要探讨维持治疗适用人群的筛选问题。方法:1.纳入自2007年2月至2014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联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274例接受一线化疗,49例接受二线化疗,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无标准界值变量的最佳界值点,余变量界值参考正常标准上限。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1(PFS1)和无进展生存期2(PFS2)。PFS1定义为患者化疗开始时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疾病尚未进展的末次随访日期。PFS2定义为化疗终止时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疾病尚未进展的末次随访日期。结果:(1)接受一线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原发肿瘤部位、基线CA19-9水平及化疗6周后变化、预后营养指数(PNI)及化疗后治疗手段为PFS1的预后影响因素。对PFS2来说,基线CA19-9水平及化疗6周后变化、预后营养指数及化疗后治疗手段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基线CA19-9水平及化疗6周后变化,化疗后治疗手段为PFS1及PFS2的独立预后因素。在维持治疗组人群中,CA19-9低水平、化疗6周后CA19-9短暂升高、维持治疗周期数大于5预示延长的PFS1。而对于PFS2来说,PNI低水平为另一预后良好因子。PNI低水平组,维持治疗对PFS1有延长趋势。亚组分析CA19-9低水平组,化疗后治疗手段为维持治疗的人群预后优于单纯观察组。(2)对于接受二线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来说,维持治疗亦可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期。(3)化疗后获得疾病稳定的患者中,CA19-9低水平、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低水平、姑息化疗后维持治疗提示预后较好。并且,维持治疗可延长PLR升高这一预后欠佳人群的生存。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无论在一线还是二线化疗后均宜接受维持治疗,尤其是一线化疗患者中的CA19-9低水平者。获得疾病稳定的患者可从维持治疗中获益,尤其是PLR升高这一预后不良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