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模式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同学者对经济发展模式有着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发展模式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的经验总结与高度概括。就广义上来说,发展模式包含政治体制、经济机制度、历史文化等综合要素。本文基于对当代中国经济划分发展模式依据的分析,从产业视角探讨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阐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农业、工业、边境贸易、旅游业发展模式特点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背景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已经确立,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不能照抄照搬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还必须正确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正确认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这样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而确定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首先问题就是必须判断其采用的划分依据。
本文的正文部分由导论和三章组成。第一章是从基本概念上界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指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应具备的三个主要条件:一是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上有一定规模;二是在经济发展历史上有一定延续时间;三是在经济发展形式上有一定特色。通过与“经济发展模式”相近的概念对比,进一步阐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在这一章还简述了在经济学领域划分“经济发展模式”的依据,以及从产业视角选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依据的原因。第二章综述了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及问题。这一章首先阐述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政策因素,并重点探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章探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及其保障措施,包括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加快工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最后本文试着从产业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归纳。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快速转型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它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反映了民族经济的特殊发展特点,也具有研究重要的普遍意义。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主张科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全国范围内生产力的相对均衡,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面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福祉,对加强各民族友好团结。鉴于此,探索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少数民族也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