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信用体系问题研究——兼论吉林省信用体系建设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体系是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信用体系为社会经济体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相比之下,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很不够。本文从信用的概念出发,指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针对我国信用建设的现状,分析信用制度的缺失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指出市场交易中各种不守信用的情况屡屡发生,增加了交易费用,为交易双方带来了损失。由此可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迫在眉睫。 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走的是先按区域分块,由各省市独立建立本地区的征信系统,再进行全国联网的发展道路。考虑到各地区的之间的差异情况,在短时期内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不现实的。本文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研究吉林省区域性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以及未来与全国性信用体系的衔接问题。 通过研究,论文得出结论是:第一,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加以规范。当立法条件尚未成熟时,应出台相关的法规或部门规章,初步构建地区性的法规环境,对市场进行信用规范;第二,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导作用。吉林省的信用体系建设应采取主要由政府推动投资建设征信机构的模式,不限制民间资本的参与,通过划定报告门槛,为非公有制的征信机构留出生存经营空间;第三,借助政府法令,强制开放部分政府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在强调信息“透明”,打通社会信用信息流通渠道的同时加强对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立法保护;第四,规范信用中介行业发展,注重培育和发挥行业协会在监管中的作用;第五,在吉林省信用体系建设上要考虑与全国性信用体系衔接的问题,同时,不要人为限制行业竞争,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其它机构的合作。
其他文献
世界各国城市化历史表明,大城市优先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中国城市化发展也不能抗拒这个一般趋势。从总体上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该注重大城市的主导作用。本文首先从空
自1930年美国开始进行全国性犯罪统计至1990年的60年间,只有8年的犯罪率是下降的。而进入90年代后,美国的犯罪率却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持续下降时期,持续时间长达12年(纽约市长达16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