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合同仅具有相对效力,合同权利义务只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第三人不得参与其中,既不能享有权利,也不能负担义务。而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商业贸易关系的复杂化,特别是保险、信托、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各国为了平衡社会利益、实现社会公正,纷纷开始承认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而学界大多数学者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作为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一个例证,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不妥之处,本文通过对两种类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理分析,得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仍是在合同相对性原则下构建起来的,仍符合民法的一般原理。本文共分八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言,该部分总述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产生的社会背景,学界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问题的研究,以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是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概述,共分四节,第一节介绍利他合同的概念和性质,对学界关于涉他合同和利他合同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指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除须有关于债务人向债权人表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约定外,还须有债务人赋予第三人以请求权的“第三人利益约款”,第二节介绍英美法系中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分类,以帮助我们理清利他合同中三方的关系,第三节叙述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一般特征,第四节从利他合同的社会功能角度出发,指出对其加以规定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介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例,该部分对两大法系有代表性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我国规定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一般规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四部分主要叙述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是本文的主线和核心。本章通过对学界各种关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理论基础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学界流行的关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理论基础的观点不符合法理,不能解释为什么第三人基于利他合同可以直接取得请求权。在该章中笔者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用推定允诺说的观点解释第三人请求权的基础,进而得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仍符合合同相对性原则,法律规定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并不会动摇民法的根基。第五部分介绍利他合同的构成要件及与相关制度的比较,指出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发生第三人取得请求权的效力,除须具备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外,还须债务人专门就赋予第三人以请求权做出表示,并结合这点将利他合同和“经由指令而为给付”等区分开来。第六部分介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问题,分别叙述了利他合同对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的效力,重点研究了第三人的请求权和债务人的抗辩权问题。第七部分是笔者对我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构建的设想,该章通过对我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未来在合同法中规定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具体方案。第八部分是结语。
其他文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伴随着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到来,并购的目的不再是获得投机性收益,而是谋求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
蜂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而且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及保健功能。本文主要归纳了蜂胶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消炎、促进伤口愈合、保护肝脏、保护受损心肌、降低血糖及提高人
石油化工的生产加剧了设备腐蚀,在此基础上应加强设备的改造,文中主要介绍延迟焦化装置、重油裂化催化装置和常减压装置的设备结构设计,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腐蚀。
中学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经被世界范围内的理科教育改革所关注。本文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素质的基本理念的指导
历史造就了民族文化,反之,民族文化也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民族文化象一片沃土,孕育培养着各种领域的成长发展,设计只有扎根在民族文化当中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随着社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智能建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现代文明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下,人们对生活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越来
消费者对钓具的要求正向品质高档化、功能多样化、情调个性化等方向发展。钓具的功能已不仅仅体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还在于钓具的装饰效果和它的审美价值,同时消费者将更注重
早在我国《民法通则》颁布前后,关于民事主体的定位特别是合伙的地位问题就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探讨。根据通说,合伙的基础乃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契约约定,因而其区别于法人团体,
<正> 几个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变动着。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意
比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事物、对象之间的比较关系,反映到语言中,就形成了“比较”这一语法意义。由于不同对象的比较关系式是不同的、多样的,语言中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