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报纸广告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混用是双语或多语社区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今天,在中国这个单语言社区,它也越来越来普遍。人们通过在中文交流中混用英文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中文报纸广告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作者从广东地区的三种报纸中随即搜集了603篇商业广告。基于Muysken的分类标准,对照广告语篇的实际情况,作者描述了中文报纸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汉英语码混用的几种类型及其语言特征;在描述的基础上,作者还用Myers-Scotton的标记理论论证了汉英语码混用作为广告文本创作策略如何从辅助语言和语言层面以及语言之外的层面两个角度为广告的说服性特征服务,即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功能。在分析的最后一部分,鉴于第一部分的语言特征的描述,作者还尝试性地用社会语码选择和个人语码选择之关系及Kachru的世界英语模型两点来分别解释为什么选择英语作为混用的语码,为什么特定类型的汉英语码混用在广告中出现频率最高。通过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本文作者希望能对中文广告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作一个较为深入的阐述,以供社会语言学家及广告文本创作者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是现代伦理道德建构的文化渊源,道德类蒙学教材作为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世俗化形式,是古代私人设学和私家聘请教师时教授学童所采用的道德类读本,是
中国进入WTO,与世界的经贸合作日益增多,国外大型企业入主中国的势头越来越猛。在面对外国企业的强大实力和雄厚资金,以及成熟的品牌效应,中国企业如何去抵抗其入侵,并做出自
《孔子家语》是一部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极重要文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历来学者对其成书和真伪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家语》的成书和流传是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自汉至
孔子弟子研究是孔子研究和早期儒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孔子弟子研究主要以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依据,舍弃了诸如《孔子家语》等许多珍贵的资料,致使研究受到很
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体化、区域化的趋势,导致与经济紧密联系的高等教育也显示出国际化、区域化的走向,在这种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区域功能越来越显现出来,高等教育
“风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而且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范畴。对于“风骨”的理解,学术界众说纷纭,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陪审制度是西方国家一项颇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它“起源于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雅典和罗马,被扼于封建专制社会,称颂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盛行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仿效于世界各国,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日趋加强。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资源变动的一种重要趋势。强化人力资源、提高
这是一个价值转换的过渡期,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众的道德经验和审美意识从集权压抑转为自我发展,并引发了巨大的内在的转变。作为过渡中的一代,70年代人的内部产生分化,并充
经过近30年的的改革,国有企业在制度创新方面已经取得明显的进展,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表现在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任用仍沿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