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蒙中两国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多共同利益,特别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纵观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促进两国的合作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介绍冷战后蒙中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研究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及发展前景,对蒙中两国关系发展的政策走向和趋势做出相关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分析蒙中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两国在未来发展有效的合作提出建设性建议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部分简单总结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主要是冷战后两国关系发展的促进因素推动了两国的政治交往与合作、经贸合作、军事合作以及区域性合作的开展。经济合作是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两国经济结构差异较大,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是发展蒙中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蒙中两国关系良性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中蒙能源合作进展迅速,中蒙能源合作是两国关系合作的新亮点。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作者认为,两国之间的一些制约因素还会长期存在,不会很快解决。中苏交恶后30年的隔阂不会很快消除,蒙古对中国仍旧存有戒心,“中国威胁论”在蒙古时隐时现;双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尚存分歧,如台湾与蒙古关系、中蒙两国在达赖集团以宗教活动名义多次应邀访蒙存在分歧。尤其是蒙古国在“多支点外交”的框架下同美国、日本和欧洲大力发展关系,为中蒙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变数。第三部分主要研究蒙中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言,提出比较具体的措施来增强中蒙政治互信,促进蒙中贸易发展,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军事互信,增进人员交流以及在地区合作框架下进行全方位合作的建议。中蒙两国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两国互补性的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蒙互补贸易格局是中蒙关系的保障因素。在经济合作基础上,两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合作,形成了一种全面发展的可喜局面。但是中蒙之间长期形成的隔阂、蒙古对中国的历史和当前的发展还存在着疑惧,两国在台湾、西藏等敏感问题的分歧和矛盾不会很快解决,加上美日同蒙古发展关系带来的诸多变数,两国关系将保持一种合作与矛盾并存,并以合作为主的态势。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大势面前,大力推动经济交流,扩大军事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努力消除两国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在区域合作的框架下不断拓展两国关系的空间,是两国应有的基本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