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催化裂解催化剂的研制与反应机理探究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化石燃料资源的日渐枯竭及其使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得人们必须尽快寻找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和清洁燃料之一。甲烷催化裂解制氢因其工艺过程简单,产物不含碳氧化合物等特点得到了很大关注。催化剂活性和反应条件是影响甲烷催化裂解反应产氢量及碳产物结构形貌的主要因素。因此,高效催化剂的制备,适宜反应条件的选定对甲烷催化裂解制氢反应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用镍基催化剂,分别研究了添加不同金属助剂、不同金属负载量、不同催化组分前驱体以及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此外,对甲烷催化裂解制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分为以下几方面:1.M-Ni/Al2O3催化剂甲烷催化裂解性能研究。以γ-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添加不同金属助剂(M=Cu、Mn、Pd、Co、Zn、Fe、Mg)的5 wt%M-60 wt%Ni/Al2O3催化剂,一定反应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甲烷催化裂解反应中甲烷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反应生成的碳产物的结构形貌;比较引入金属助剂的催化剂与60 wt%Ni/Al2O3催化剂作用下实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发现,除Zn外,添加Cu、Mn、Pd、Co、Fe、Mg活性金属组分后,催化剂作用下甲烷催化裂解反应的甲烷转化率均有升高。Mn的加入使得5%Mn-60%Ni/Al2O3催化剂的活性显著提高,CH4转化率约为80%。掺入Cu的5%Cu-60%Ni/Al2O3催化剂的反应寿命明显延长,CH4转化率在反应250分钟后由61%下降到45%。反应结束后,所有镍基催化剂上都生成了碳纳米纤维。5%Mg-60%Ni/Al2O3催化剂上形成的CNFs表面清洁。2.Ni-Mn-Ru催化剂甲烷催化裂解性能研究。在5%Mn-60%Ni/Al2O3催化剂中添加对甲烷催化裂解具有较高活性的Ru组分,考察Ru金属负载量、反应条件(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反应温度及气体空速)、Ru前驱体(RuCl3·xH2O(无水),Ru(NO)(NO3x(OH)y(x+y=3))对三组分金属负载型60 wt%Ni-5 wt%Mn-x wt%Ru/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选用Ru(NO)(NO3x(OH)y(x+y=3)前驱体,Ru负载量为10%,反应条件为700?C还原1 h,750?C反应,气体空速36000 mL·g-1·h-1时,反应得到的甲烷转化率高达93.76%。在该催化剂上生成的碳纳米纤维具有独特的形貌特征,部分纤维卷曲缠绕成簇,分散在纤维中。3.甲烷催化裂解反应机理探究。采用以Ru(NO)(NO3x(OH)y为前驱体制备的60 wt%Ni-5 wt%Mn-10 wt%Ru/Al2O3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与甲烷分压下进行甲烷催化裂解反应,研究反应动力学。同时,利用快速质谱检测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中间气体产物。结果表明,初始氢气产率随着温度和甲烷分压的升高而增大。甲烷催化裂解制氢动力学的反应级数和活化能分别是2.17,20.3 kJ/mol;催化剂失活反应级数,甲烷浓度依赖参数和活化能分别为3,1.25和92.9 kJ/mol。检测到反应过程中有少量C2H2产生,并对C2H2的产生途径做出推测。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958,刷新六年新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贸易、人民生活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发现人民币表现仍强势
本文针对城镇住宅装修的现状,提出装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住宅装修对房屋结构安全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通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份2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对此技能的熟练与掌握。结果总结出熟练的掌握腹
本文对福建武夷山、峨嵋峰、天宝岩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个不同群落类型的原生性苔藓矮曲林进行了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分析各群落物种组成、群落外貌、植物区系、空间分布格
由于Invar钢热膨胀系数与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匹配,使用Invar钢代替传统的模具材料Q235钢生产大型复合材料制件,可以大大降低模具因素导致的复合材料固化变形。本文选择国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采取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科室收治96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椎间孔镜组、椎
巴氏杀菌乳因采用杀菌条件较为温和的巴氏杀菌工艺,既可杀死原料乳中大部分致病菌,还能最大限度保持鲜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和风味,因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然而,由于不能完全灭活原料乳中的所有微生物和酶,残留的部分耐热菌和耐热酶就会残留在最终产品中,导致巴氏杀菌乳保质期很短、不能在常温下贮藏和销售,严重制约了巴氏杀菌乳的生产、销售和食用。研究表明,杀菌条件与残留的耐热微生物和酶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国内大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