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公司治理问题。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一个现代企业的关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独立董事制度是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项公司治理制度,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内部人的有效监督,保护公司整体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的需要,到目前己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作为一种创新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防范和遏制“内部人控制失控”;二是完善董事会素质结构,提高董事会科学化决策水平;三是强化公司公开信息披露,保障公司财务及业务披露更加公正透明。正是看中了独立董事制度的这些价值,中国证监会自2001年8月决定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尝试用这一新制度来解决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监督制衡大股东控制下的内部执行董事和经理人员、防止他们与大股东合谋侵害中小股东和公司的整体利益。但由于法律文件的缺失和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制及社会环境,该项制度在我国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至于一些人断言独立董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反对在我国建立和发展该项制度。本文认为,该项制度在我国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并不能成为拒绝该项制度的理由。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制度是可以创新的,只要我们认真的去研究该项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加以改造,那么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只是个时间的问题。本文结构比较集中,共分为三个部分,较系统地论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和制度框架,以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第一部分是独立董事制度导论,主要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涵义、产生和发展、基本理论及我国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及其运行环境。第二部分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七个主要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结合前述七个问题的分析阐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措施,包括规范独立董事的聘任制度、加大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明确和强化董事会下属的专门委员会的职能、协调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法律冲突、完善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尽量保障独立董事获得足够信息、理顺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并提出应该综合这些措施来建立和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如此建立的独立董事制度我相信应该能在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他文献
卢卡奇是当代勇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阵营中走出来,与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相对立,并对此进行尖锐地批判,立足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专利侵权的方式也变的复杂而多样,由于专利能够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日益猖獗,给专利权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所以,如何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