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迎香、印堂、上星、风门、脾俞、肺俞、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药物“通鼻敏”对肺脾气虚型AR的治疗效果,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AR提供临床数据,指导针药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方法: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的原则,将60例患有肺脾气虚证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口服“通鼻敏”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通鼻敏”的治疗方案,时间为30天。本研究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鼻部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RQLQ积分、疗效总积分等,以比较针刺联合“通鼻敏”与单纯口服“通鼻敏”的疗效区别。结果:1.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后,发现在诊疗前,两组患者的资料未出现明显统计学区别,该实验样本之间有良好的对比性,满足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的基本要求;2.鼻部症状积分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总分与各子项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的两组组间疗效比较不明显(P>0.05);3.体征积分评价:治疗前后疗效显示,组内比较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强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评价:治疗组效果明显(P<0.05);对照组改善结果不明显(P>0.05);5.RQLQ积分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以针刺迎香、印堂、上星、风门、肺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配合口服“通鼻敏”药物治疗患者30例,其中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8例,无效患者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与对照组单纯使用“通鼻敏”药物治疗患者比较,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1.针刺结合“通鼻敏”疗法与单纯“通鼻敏”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的疗效。2.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方面效果明显,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种疗法对鼻部体征的改善效果均不理想,但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针刺结合“通鼻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而且整体疗效优于“通鼻敏”组。所以针刺配合“通鼻敏”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临床上更有推广意义。3.针刺结合“通鼻敏”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易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