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行。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国家将权力下放,在政策层面上制定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这给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政策保证。 国家允许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给了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权力,这对照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提供了保证,但这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一些理论上的问题还正在探讨当中,这迫切需要实践者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明确阐释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产生背景和历史轨迹,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思想基础、基本理念和价值,以及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实践的基础上,以普通高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实施程序和评价。从而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体系,以期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注入新的内容,给基础教育全面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