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以尼加拉瓜在边界地区的某些活动案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法中的跨界环境损害问题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对于其中涉及的关键概念的界定、国家责任、预防原则和损害分配原则研究成果也趋于成熟。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于1978年正式被列入国际法委员会工作议程的内容。之后,虽然与赔偿相关的法律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跨界环境损害赔偿中跨界损害的责任主体与归责原则已经基本取得共识,但是环境损害的计算与赔偿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就跨界环境损害的实践来说,国际实践多为赔偿环境本身损害的赔偿,对于生态系统损害的赔偿的实践寥寥无几,更别提与之相关的环境损害的评估方法。国际法院2010年尼加拉瓜在边界地区的某些活动案的判决促进了跨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在该案中国际法院对生态系统的所能提供的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了赔偿,这对此前仅包括人身、财产以及恢复环境的费用的传统环境损害赔偿来说是一次新的突破。本文对跨界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概述。该部分主要介绍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定义、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历史演进和国际法院的最新实践——尼加拉瓜在边界地区的某些活动案。第二部分为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可赔偿范围。该部分主要以尼加拉瓜在边界地区的某些活动案中的环境损害可赔偿范围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得出环境损害包括已发生的环境损害和可期待的环境利益的结论,并且指出赔偿范围还包括两次监测尼加拉瓜不法行为所支出的成本和费用以及为了防止损害扩大建造堤坝支出的损害救济的成本和费用。第三部分为跨界环境损害赔偿的因果关系认定。即使认定存在环境损害,也不等于所有的损害、以及所有监控、救济行为产生的成本与费用均应予以赔偿。该部分主要研究了尼加拉瓜在边界地区某些活动案中影响赔偿计算涉及的环境损害和可期待环境利益的因果关系认定、监测成本和费用的因果关系认定以及损害救济成本和费用的因果关系认定。第四部分为跨界环境损害的评估方法。该部分分析了尼加拉瓜在边界地区某些活动案中提及的生态系统服务法、重置成本法、效益转移法和整体评估法。这些方法为尼加拉瓜在边界地区某些活动案中争议双方提出的环境损害评估方法以及国际法院提出的评估方法进行评析。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国际法院首次审理的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新发展和新特点,期待能对中国完善生态监测制度、处理争议区域问题时的立场、加强外交工作的技术性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思路。
其他文献
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其对生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高,生鲜产品也慢慢开始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与之对应的冷链物流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由于生鲜产品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其配送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好客户的时间窗要求,提前规划好配送路线。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配送成本还能提高其客户满意度和服务水平。本文以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为基础,结合SY公司的具体背景进行数学建模,考虑了客户点的时间窗要求
河流在水循环、能量循环、物质交换、气候调控和生态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但长期以来,人类为更好的追求自身利益,去改造自然,从而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河流的水质被污染,河流的自然性遭到损坏。近年来,河流近自然治理应运而生,而对河流现状进行评价,能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目标依据,使之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河流。依托于永定河(北京段)绿色生态廊道运维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项目,本论文以
细菌和原生动物是海洋微食物网中最重要的微生物类群。原生动物通过摄食将细菌的生物量转化为自身生物量,一方面构成其他浮游生物的食物基础,影响食物网的物质和能量传递;另一方面,细菌和原生动物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盐再生者,原生动物摄食细菌的过程中排泄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的营养物质成为了自养浮游植物和异养细菌重要的资源。海水中氮(N)和磷(P)营养盐的波动,可能影响了作为饵料的浮游植物或细菌的营养品质,而这种效应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化学产品、农药和化肥的广泛使用,含重金属元素的有害物质经不同途径进入农田土壤环境。农田土壤重金属日益累积,已对农作物安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我国有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面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形势严峻。明晰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风险情况,合理科学的分析重金属污染来源,高效、精确的识别大尺度区域农田土
农村与城市住宅模式差距日益明显,城市住宅标准化建设与农村根据意愿建设形成鲜明对比,导致农村住宅模式多样化。该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是让农村传统文化延续,改善农村环境,发展乡村教育和吸引人才。本论文总共分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主要讲述国内外农村住宅改造现状,研究该课题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阐述生态设计理念与农村既有住宅模式。第三章总共分为四个小节讲述农村住宅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农村住宅室内空间布局的合理
近年来,随着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炭资源的兴起,宁东地区和乌海市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植被退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探究煤炭开采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分析宁东和乌海矿区的植被指数时序变化以及煤炭开采对周边植被的影响范围,这样有利于为矿区开展相应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宁东矿区和乌海矿区为研究区,同时设置参照区,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对其设立不同距离间隔的缓冲区,选取2008-20
本文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从《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总结筛选出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492对,并根据形式和意义关系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我们又参考梅家驹主编的《同义词词林》(第2版)以及亢世勇主编的《新编同义词词林》中变化类词语的情况,得到19对“变化类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也可简称为“变化类动词”)。我们利用北京语言大学大数据与语言教育研究所的BCC汉语语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目的是钻穿陆相白垩系,获取连续完整的岩心资料,进行相关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松科2井是我国第一深的科学钻井,2014年4月13日开钻至2018年3月18日完钻,钻进深度达7018m,获取岩心总长度为4134.81m,取心收获率为96.61%。自上而下连续取得下白垩统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火石岭组和盆地基底岩心。本文依托松科2井超长连续取心资料,对松科2井登娄库组二段岩心进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公布《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建质[2014]25号)文件,要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建议采用减隔震技术。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因此减隔震技术在我国高烈度地区,尤其是学校、机场候机楼、医院等新建公共建筑中得到较快的应用和发展。从技术角度看,减震和隔震都比较成熟,但两种技术对施工工期
在分税制改革和旧《预算法》双重政策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运而生。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地方发展融集资金,在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地方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由于平台公司设立原因和目的的特殊性,作为企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缺乏自主和独立,无法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融资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并不影响大局。但是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