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Ghrelin水平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实验组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急救中心连续入院的197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浆促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水平,记录年龄、性别、病因、既往病史及服药情况、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直至患者出院,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选择同期在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健康体检的49人为对照组,其年龄、性别与实验组匹配,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Ghrelin水平与心功能及住院死亡率的关系。结果1.197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9.2±13.4岁,男性占61.4%,临床程度床边分级Ⅰ~Ⅳ级分别为10.2%、57.9%、10.7%、21.3%,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8.6±10.5%,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占71.6%,住院中位数时间为11(5,18)天,住院死亡率15.7%。前四位的合并疾病分别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分别为64.5%、56.9%、36.6%及27.9%。2.急性心衰组、对照组Ghrelin水平分别为4.03(2.88,5.40)ng/ml、3.03(2.22,3.91)ng/ml,急性心衰组Ghr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Ghreli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糖尿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使用阿司匹林、临床程度床边分级、红细胞压积、心率、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P均<0.05)。3.不同临床分型Ghrelin水平的比较:心衰合并糖尿病组Ghrelin水平低于不合并糖尿病组(P<0.05);新发心衰组和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组组间Ghre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梗心衰组和非急性心梗心衰组组间 Ghre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组和射血分数下降型心衰组组间Ghre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Ghrelin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关系:随着临床程度床边分级等级递增,Ghrelin水平有升高趋势(r=0.218,趋势P<0.01),剔除住院死亡患者后,二者正相关趋势更显著(r=0.330,趋势P<0.01);随着Ghrelin水平四分位数组升高,临床程度床边分级的等级增加(趋势P<0.01);住院存活患者中,Ghrelin水平与NT-pro BNP正相关(r=0.236,P<0.0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PWT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Ghrelin水平均无相关关系(P均>0.05)。5.Ghrelin水平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Ghrelin水平每增加1 ng/ml,死亡风险下降38.8%(OR=0.612,P<0.01),Ghrelin水平四分位数Q1~Q4组Ghrelin浓度范围分别为1.00~2.87 ng/ml、2.88~4.03 ng/ml、4.05~5.40 ng/ml、5.44~9.91 ng/ml,Q1~Q4组死亡率逐渐下降,Q1组死亡率约是Q4组的6倍(趋势P<0.01)。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显著升高,Ghrelin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正相关,可能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