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中国的青铜装饰工艺中,鎏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根据已证实的材料,鎏金青铜器出现于战国中晚期,而在两汉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发现。本文以近几十年发掘资料中所见的鎏金青铜器为基础(包括部分未经证实的材料),对其种类和数量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将两汉及其以前鎏金青铜器的发展分为五期,即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西汉前期,西汉中后期,新莽至东汉,并论述各个时期鎏金青铜器的基本特征。
鎏金青铜器在各个时期的使用是与“金”在当时社会中所具备的功能和地位密切相关的。由夏,商,西周时期纯粹的装饰功能到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使用者财富和等级的象征,以至秦汉时期与“长生不死”观念相联系。这些都是当时社会崇尚“金”的具体表现。
鎏金青铜器大约于西汉中期以后开始流行,尤其是其中的鎏金饮食器多见于属这一时期或稍后的大中型墓葬中。出现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西汉是个著名的多金王朝,文献中关于黄金的记载屡见不鲜。这就为鎏金工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方面的基础;另一方面当时的上层贵族宠幸神仙方士,希图通过“食金”以求长生。两汉时期鎏金青铜器的流行,可能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