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PO询价制的机制设计与效率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b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定价机制是决定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意义上,IPO定价机制主要包括固定价格机制、拍卖机制与累计订单投标机制。三者在价格决定机制、股票分配机制、定价效率与公平性、发行成本与适用范围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美式累计订单投标机制通过赋予承销商主动分配股票权利,能够有效激励投资者提供关于股票价值与市场需求的真实信息,从而有利于提高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然而,我国现行的IPO询价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完全的累计订单投标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新股发行被划分为网下配售与网上发售两个部分:其次,我国承销商在网下配售过程中并没有主动分配股票的权利。   本文对我国IPO询价制的具体规章制度与实际运作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询价制在原则性、技术性、制度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第一,原则性缺陷主要表现在监管不严,约束乏力,对违约违规行为惩罚力度有限;第二,技术性缺陷主要表现在对询价行为约束过轻,对询价资质规定过严,对配售比例限制过低,对持有期限要求过短;第三,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股票分配权利缺失,多元化定价机制缺失,信息披露机制缺位。   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针对上面提出的主要问题,本文采取统计描述方法进行了相关论证,结果支持上述分析;其次,针对2009年6月实施的新一轮改革措施的效率问题,本文采取“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断点检验,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构稳定性在近期改革前后发行了变化。本文进而通过对改革前后的IPO抑价率、发行市盈率、中签率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近期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结论。最后,本文综合考虑我国IPO询价制的主要缺陷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环境,认为应当继续推进我国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其他文献
名义账户制即不做实的个人账户,也称作名义缴费确定型计划,是一种现收现付制与缴费确定制相结合的新型养老金制度。虽然名义账户制运行的历史并不长,但是瑞典、意大利、波兰等国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链理论角度,对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进行试探性研究,认为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呈现出网络状特征。结合模块化理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具有公共品和商品双重属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