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工业脂肪酸和可再生资源松香为原料,经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了松香/油脂基二元酸;以此新型二元酸为原料,分别与三种脂肪族多元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三种反应型环氧树脂用聚酰胺固化剂。对该三种聚酰胺固化剂分别与环氧树脂128的固化产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以综合性能较优者为例,对固化产物的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利用n级反应机理和自催化反应机理对该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新型聚酰胺固化剂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首先,以工业脂肪酸和松香为原料,经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了新型含稠环结构的松香/油脂基二元酸。单因素分析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以工业脂肪酸质量计,催化剂醋酸锰的用量为1%,松香的用量为20%,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240°C,反应压力0.5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合成产物的色泽(铁钴比色):14~15,酸值:193.9mg/g,碘值:136.8mg/g,黏度(40℃):320mPa·s,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二元酸中二聚体的含量为51.03%。并通过紫外光谱、凝胶色谱、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其次,以此自制的新型二元酸为原料,分别与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三种胺值不同的聚酰胺固化剂。对固化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利用拉力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等分别对三种聚酰胺固化产物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C36二聚酸聚酰胺650的固化物性能相比,三种自制的聚酰胺固化剂固化物的性能除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略低外,拉伸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及模量、弯曲强度及模量、压缩强度、硬度均得到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达到了73.46℃、87.36℃、88.40℃,比聚酰胺650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至少提高了30℃。以综合性能最优的聚酰胺固化剂(三乙烯四胺和松香/油脂基二元酸合成)为例,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方法(TGA)研究该聚酰胺固化物的热分解过程。通过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到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用Kissinger最大失重速率法求得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为134.85kJ/mol,用Ozawa等失重百分率法求得20%~80%的失重率下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在157.03kJ/mol~227.29kJ/mol之间,频率因子ln A在34.99min-1~46.56min-1之间。与C36二聚酸聚酰胺651的固化物热分解反应活化能相比,该新型聚酰胺固化物的热分解活化能更高,热稳定性更好。同时,采用非等温DSC法对该固化剂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跟踪,分别用Kissinger、 Ozawa方程计算得出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5.62kJ/mol和59.08kJ/mol,指前因子A为1.95×107s-1,由Crane方程计算得出固化反应级数为0.89, n级动力学方程为n级反应动力学的模拟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描述该体系的固化过程。通过T~β图外推法分析得出了固化体系的凝胶温度Tgel为65.57℃;固化温度Tcure为100.37℃;后处理温度Ttreat为136.06℃。通过Malek等转化率法求得固化度a在0.2~0.8之间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平均值为35.43kJ/mol,固化反应活性较高。自催化模型求得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与n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相比,在低升温速率10K/min时自催化模型的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