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治理”一词被学术界广泛使用,如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等。地方治理,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地方治理主体自行处理本区域内的地方事务。在中国近代史,德占青岛时期的地方治理堪称典型。纵观德占青岛时期的地方治理,不难发现,该时期的地方治理在延续中国传统的“官治”与“绅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治理模式,即“华洋分治”模式。在“华洋分治”模式之下,地方治理既呈现出一定的传统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殖民性,这成为了德占青岛时期“华洋分治”治理模式的显著特点。在“华洋分治”模式下,德国在青岛进行了一系列的地方治理实践。在具体治理的过程中,法律被认为是进行统治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借助于法律的强制性及权威性,“华洋分治”模式得以全面推行,并在行政管理、司法审理、地方治安、教育及社会公用事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德国的治理,青岛城市逐渐崛起,逐渐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德占青岛时期的地方治理概述。该部分简要论述了德占青岛时期的地方治理主体、地方治理事务及地方治理模式。第二部分为德占青岛时期地方治理的实施。借助于法律的确定性及权威性,地方治理得以全面实施。经过治理,青岛日渐崛起为近代城市,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司法的民主化也开始萌芽。第三部分为德占青岛时期地方治理的思考。德占青岛时期的地方治理既存在可借鉴之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问题。第四部分为德占青岛时期的现代启示。回顾整个德占青岛时期的地方治理,不难发现精华与糟粕并存,汲取其中的精华,谨慎对待其中的糟粕,并为现阶段的地方治理提供一定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