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病毒UL15蛋白NLS作为潜在抗病毒药物靶点的评价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疱疹病毒中,UL15蛋白作为末端酶亚基,是病毒DNA包装过程中的重要参与成员。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属于疱疹病毒亚科成员,研究显示,在感染DPV的细胞中,UL15蛋白最终定位于细胞核。但是在瞬时转染DPV UL15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UL15或pcDNA3.1-UL15的细胞中,UL15蛋白只能定位于细胞质中。目前对于DPV UL15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如何进入细胞核这一问题尚未阐明。因此本文旨在对DPV UL15蛋白入核过程进行探索,以期初步阐明DPV UL15蛋白的入核机制,为研究DPV UL15蛋白的功能以及DPV基因组的包装过程奠定基础,并为靶向研制抗DPV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以上目标,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获得的结果如下:1.DPV UL15蛋白入核辅助蛋白的鉴定本文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UL15以及潜在的UL15蛋白入核辅助蛋白UL6、UL28和UL33的重组质粒pCMV-C-Flag-UL6、pCMV-HA-UL28和pCMV-Myc-UL33。将以上重组质粒分别进行单独转染、双重转染以及三重共转至DF-1中,使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UL15蛋白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单独转染时UL15和UL28蛋白只能表达在细胞质中,UL6蛋白能完全定位于细胞核,UL33蛋白呈现核质均有现象。当UL15与UL28或者UL33蛋白共表达时,UL15蛋白仍不能进入细胞核,而UL15与UL6蛋白共表达时,UL15蛋白可以被部分携带入核。但是,当UL15与UL28和UL33进行三重转染时,UL15蛋白可以完全定位于细胞核。而UL15与UL6和UL28蛋白共表达或者UL15与UL6和UL33蛋白共表达时,UL15蛋白均未进入细胞核。根据以上结果发现,UL6蛋白可促进UL15蛋白部分入核,但是只有在UL28、UL33蛋白共同存在时,UL15蛋白才能够完全进入细胞核,说明UL15蛋白的入核是与UL28和UL33蛋白密切相关的。2.UL15蛋白NLS的鉴定本实验对UL15蛋白进行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分析,结果显示,UL15蛋白中不存在强烈的核定位信号,但是具有两个较弱的NLS:NLS1和NLS2。将NLS1和NLS2进行缺失和多点突变后,发现NLS1的缺失以及其中的K、R氨基酸的多点突变都对UL15蛋白定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确定NLS1和NLS2对UL15蛋白入核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UL151-345、pcDNA3.1-His-UL15346-740,分别包含了NLS1和NLS2。结果发现,UL151-345、UL15346-740分别与UL28和UL33共表达时,均不能定位于细胞核,说明UL15蛋白的入核除了需要NLS1,还需要UL15蛋白以其全长的形式存在。为了确认NLS1中对UL15蛋白入核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将NLS1中K、R、P氨基酸分别进行单点突变为Q,结果表明K185、R188和P194位氨基酸的突变对UL15蛋白的定位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而K187或K190位氨基酸突变后UL15蛋白的定位受到了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确定NLS1的功能,将NLS1分别与外源蛋白GFP、GFP-GFP和GFP-β-Gal进行融合表达,构建真核质粒pEGFP-C2-NLS1、pEGFP-GFP-C2-NLS1和pEGFP-C2-β-Gal-NLS1。结果显示,NLS1不具有改变GFP-β-Gal定位的能力,但是NLS1在一定程度上使GFP、GFP-GFP在细胞核中的荧光信号更强,说明NLS1具有较弱的NLS功能。
其他文献
分子经不同粒子(光子,电子,离子等)诱导解离反应研究在近年来一直是原子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工作基于复旦大学150 kV高电荷态离子平台,研究了3 keV/u的Ar8+离子作用氮分
奶牛围产期是奶牛疾病和死亡的多发期,在生产中尤为关键,其中酮病是奶牛在NEB状态下,糖脂代谢紊乱而引发的重大代谢性疾病,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和其他疾病风险升高,带来了巨大经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受到各国政府及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是气候变暖的显著特征。水稻和小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夜间
目的:探讨Ibrutinib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如何协同抑制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诱导其凋亡。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Ibrutinib联合ATO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的影
原子、分子、团簇及其与光/电子相互作用过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康普顿轮廓是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一方面它反应了动量空间的电子密度分布,对
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全国首位。肺癌有多种病理类型,其中肺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尽管针对肺癌的治疗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
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简称NCS)的特点是控制回路通过数字网络来闭合。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具有低安装维护费用、高可靠性、高灵活性、少接线等优点,它是一种可以使用户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的远程系统,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是时变时延的存在,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在网络控制系统中,数据定期采样的传递方式具有易于控制的特点,但
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和能源作物,其后代的产生与花器官的发育密切相关。同时,玉米又是雌雄同株禾本科植物,其雄花和雌花发生于玉米上不同部位的花序,即雄穗花序和雌穗花序。因
不同能量的低能电子在穿过绝缘微纳结构的过程中,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实验结果,由此引发了研究人员对电子导向效应物理传输机制巨大争议。本论文采用能量为1500 eV的低能电子束
稻曲病作为最主要的水稻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威胁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该病害能以真菌孢子的形式通过空气在田间传播,因此早期诊断对于稻曲病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稻曲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