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行为中第三人保护问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法律行为无效。虚假行为中,行为人所为虚假意思表示,相对人不仅知情且与之通谋,表明当事人双方均无受该法律行为约束之意,认定该行为无效是对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将该无效限定在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定性为相对无效较为合理。虚假行为虽为行为人与相对人双方合意订立,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行为绝对与其他第三人无关。恰恰相反,第三人基于对虚假行为表象的信赖,极易牵涉其中,甚至因此遭受利益损失。但是,《民法总则》关于虚假行为的相关规定中,并未对第三人保护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法律如此规定原因何在;如何对该条文进行合理解释;现有制度体系下,如何实现对虚假行为中第三人的全面保护,这一系列问题均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现有观点及实务案例进行整理,明确研究问题与方向;第二章结合具体案例,对虚假行为的构成及其效力进行分析,进一步引出虚假行为中第三人的概念,并对第三人保护的理论基础加以阐述,明确虚假行为中第三人保护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第三章结合德、日民法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相关规定,采取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明确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需要吸取的教训,确定虚假行为中第三人保护的立法模式;第四章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制度功能与适用范围进行阐述,并结合实务案例对债权让与领域如何实现对第三人的保护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在采取意思主义的特殊物权变动领域引入虚假行为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规则,同时明确规定债权表见让与制度,并在债权让与中,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不得以虚假债权债务关系无效对抗善意受让人。
其他文献
该文对几款同步分流马达的分流精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分流马达之间的特性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工程应用中分流马达的选型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目的:比较89锶(89Sr)和89Sr联合中药骨瘤方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分组方法,分别应用89Sr及89Sr联合中药骨瘤方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86例
近年来,中俄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已成为中俄双边合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中俄航天合作的日益深化,学习俄罗斯先进的航天技术势在必行,翻译俄罗斯的科技著作是前提和基础,这对科技文献翻译的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保证文献翻译的准确性,确保科技信息的高质量传递,才能为中方学者提供有价值、可借鉴的研究成果。本翻译研究报告以《碳光子学》科技翻译实践项目文本为基础,首先对项目和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译前准备和译前分析进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Ⅱ)联合强的松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8例M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TⅡ联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
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以电商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一系列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随之上线,这些网络消费信贷产品最主要的客户群就是青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