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我国主要的入侵害虫之一,每年都对我国的农业和园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虫的防治还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然而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使烟粉虱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也带来了严重的生物和环境安全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烟粉虱天敌产生毒性。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Rose是烟粉虱的优势寄生蜂。本研究以该蜂为研究对象,评价了三种防治烟粉虱常用的杀虫剂噻虫嗪、阿维菌素和氟啶虫胺腈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安全性,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琼脂保湿浸叶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和氟啶虫胺腈对海氏桨角蚜小蜂蛹和成蜂的室内毒性。三种杀虫剂对海氏桨角蚜小蜂蛹的毒性均为轻微有害。通过风险系数分析发现,噻虫嗪和氟啶虫胺腈对海氏桨角蚜小蜂成蜂具有轻微到中度毒性,阿维菌素对海氏桨角蚜小蜂成蜂安全,三种杀虫剂对海氏桨角蚜小蜂成蜂均具有负向选择性。2.通过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研究了噻虫嗪、阿维菌素和氟啶虫胺腈的田间最大推荐浓度对海氏桨角蚜小蜂蛹及F1代寄生蜂的亚致死效应。三种杀虫剂处理寄生蜂蛹后,亲代成蜂寿命及寄主控效均显著降低。其中,噻虫嗪处理后,F1代寄生蜂卵-幼虫期(9.73天)、成蜂前期(16.88天)、产卵期(6.75天)、平均世代历期(19.35天)和雌蜂寿命(6.82天)均显著缩短,而预蛹-蛹期(7.15天)显著延长;单雌产卵量(65.40粒/雌)和净繁殖率(R0)显著降低;F1代寄生蜂对烟粉虱的取食量、寄生量和总致死量均显著降低。阿维菌素处理后,F1代寄生蜂卵-幼虫期(10.21天)显著缩短,预蛹-蛹期(7.90天)和成蜂前期发育时间(18.11天)显著延长;F1代寄生蜂对烟粉虱的取食量和总致死量均显著降低。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1代寄生蜂卵-幼虫期(10.26天)缩短,而预蛹-蛹期(7.23天)延长;F1代寄生蜂对寄主烟粉虱的控效无显著影响。总之,噻虫嗪对海氏桨角蚜小蜂蛹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阿维菌素,最后为氟啶虫胺腈。3.通过组建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研究了噻虫嗪、阿维菌素和氟啶虫胺腈的亚致死浓度LC20对海氏桨角蚜小蜂成蜂及F1代寄生蜂的亚致死效应。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LC20处理寄生蜂成蜂后,亲代成蜂寿命及寄主控效均显著降低,F1代雌成蜂寿命和产卵期均显著缩短。其中,噻虫嗪处理后,F1代寄生蜂预蛹-蛹期(7.45天)、成蜂前期(17.27天)显著延长;阿维菌素处理后,F1代预蛹-蛹期(7.32天)、成蜂前期(17.48天)、总产卵前期(17.75天)和平均世代历期(20.98天)均显著延长,单雌产卵量(98.16粒/雌)及寄生蜂对寄主烟粉虱的取食量、寄生量和总致死量均显著降低;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1代卵-幼虫期(9.74天)和平均世代历期(19.54天)均显著缩短,单雌产卵量(92.69粒/雌)及寄生蜂对寄主烟粉虱的寄生量和总致死量显著降低。总之,与噻虫嗪相比,阿维菌素和氟啶虫胺腈对海氏桨角蚜小蜂成蜂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