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区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其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旅游业已经走在了合作发展的前列,它的兴起与不断发展正影响着京津冀城市的各个方面,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赖以依托的重要形式。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渠道不断拓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优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会使大众的旅游需求增加,京津冀旅游业的发展与升级也势在必行。本文选取京津冀城市(即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效率作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城市旅游业的投入与产出特点进行分析,确定了本文测量旅游效率的指标体系。然后将收集处理过的指标数据输入到基于投入的超级DEA模型中,测量2001-2016年各城市的旅游超效率,之后利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分析京津冀城市旅游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通过阶段性分析,选取比较特殊的时间节点将各市的旅游效率空间可视化分析。基于对2001-2016年京津冀城市旅游超效率的计算结果,建立起京津冀城市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01-2016年、涵盖7个影响城市旅游效率的变量指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定量研究京津冀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然后分时段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京津冀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变化特征。最后得出旅游效率整体呈上升的状态,但有一定的波动性;城市需根据本身各效率值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注重创新,并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空间分布上不平衡,具有高效率的城市会有溢出效应;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段上对旅游效率的显著性影响是不同的,且显著性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的结论。然后提出加强相关部门监管,联动各方整体发力等具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