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ei413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山东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以及耐药基因的分布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ATB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根据CLSI标准判断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喹诺酮类基因和β-内酰胺酶类基因分布情况。   结果:①两医院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均为几乎100%耐药,表现为多要耐药,A医院耐药率较高的还有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分别达55.9%和50.0%,B医院耐药率较高的还有亚胺培南,达到47.7%。②粘液型和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均有高于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趋势。③两所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aac(3)-Ⅱ、aac(6’)-Ⅰ、aac(6’)-Ⅱ和parC耐药基因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两家医院oprD2耐药基因的缺失率均较高,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粘液型和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不同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但耐药情况有所不同;选择药物应以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和药敏试验为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有效预防临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的产生。②两所医院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有所不同,可能与抗生素的滥用程度、控制院内感染措施有关。③本次研究未发现两所医院粘液型和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出率及药敏结果的差异,有必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完善两种类型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分布的数据,为临床选择敏感药物、有效预防耐药性产生提供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