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儿童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肾小球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高度水肿。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约19-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们通过与其靶基因mRNA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互补匹配导致靶m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抑制从而调控靶基因表达,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人血清及体液中存在稳定而丰富的miRNA,且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等多种疾病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是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NS患儿血清及尿液是否也呈现其特有的miRNA的表达谱?miRNA能否作为该病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因此,本文拟通过研究原发性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和尿液中miRNAs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NS提供新的辅助检测指标,也为进一步阐明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0-2011年期间在儿科住院的159例患儿治疗前血清样本(对激素治疗敏感者135例,不敏感者24例);对其中50例激素治疗敏感患儿同时收集其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的血清样本,并收集其中30例患儿治疗前后尿液标本。另收集44例其他肾病患儿治疗前血样。以109例在南京市儿童医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血清作对照。首先用高通量的TaqMan Low Density Array (TaqMan低密度芯片)技术检测患儿及健康儿童的混合血清全基因组miRNA的表达量,筛选出患儿与正常对照比较表达上调的miRNA;然后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在在小量样本(28例NS和27例正常对照)中筛选出5种在NS患儿中含量显著升高的miRNA,并在大量样本(98例NS和52例正常对照)中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miRN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对NS发病机制的影响。然后比较不同病理亚型NS患儿中miRNA表达是否有差异。此外,还在其他肾病患儿中检测5种miRNA的含量,并比较激素敏感和耐药患者miRNA表达含量。进一步,将筛选出的miRNAs在50例患儿中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了解它们评判治疗效果的能力;最后,测定这些miRNAs在患儿尿液中的含量。研究结果:TaqMan低密度芯片检测发现,在所测的754种miRNAs中,有30种miRNAs在患儿组上调(2倍以上)。qRT-PCR复筛显示有5种(?)miRNA包括:miR-30a-5p, miR-151-3p, miR-150, miR-191和miR-19b在患儿血清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至少P<0.05)。复筛组结果在验证组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变化倍数为2.84-4.34倍,P<0.0001)。这5种miRNAs组合在一起的ROC曲线下面积及OR值分别为0.902(95%CI,0.860-0.944,P<0.0001)和40.695(95%CI,6.056-103.145,P<0.0001)。在其他肾病患儿血清中,只有miR-30a-5p, miR-150和miR-19b在紫癜性肾炎中有变化,5种miRNAs在不同的NS病理类型中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患儿病情改善,这5种fniRNAs含量显著降低(P<0.0001)。尿液中miR-30a-5p含量显著上升(P=0.001),病情缓解后则显著下降。结论:NS患儿血清miRNA表达谱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其中miR-30a-5p, miR-151-3p, miR-150, miR-191和miR-19b的含量显著升高,miR-30a-5p在患儿尿液中的含量也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好转明显下降。这些miRNAs可作为儿童肾病综合征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具有诊断和评判治疗效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