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喉癌、喉咽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来评价血浆D-二聚体对早期排除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4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第1、3、7、1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其中包括32例喉癌,10例喉咽癌。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7±8.0)岁,术前均无颈部手术史及放疗史;喉癌组中包括声门上型3例,声门型29例;Ⅰ期4例,Ⅱ期13例,Ⅲ期10例,Ⅳ期5例;T1N0M04例、T2N0M013例、T2N1M02例、T3N0M05例、T3N1M03例、T4N1M02例、T4N2M02例、T4N3M01例;喉咽癌组患者10例,包括Ⅲ期4例,Ⅳ期6例,T2N1M02例、T2N2M01例、T3N0M01例、T3N1M01例、T3N2M03例、T4N2M02例。对照组18例,包括11例声带息肉患者,7例会1厌囊肿患者,平均年龄(53.5±7.5)岁。喉癌、喉咽癌组于术前、术后第1、3、7、10天清晨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于1小时内室温转运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照组只采集术前外周静脉血,余与喉癌、喉咽癌组相同。结果:对照组与喉癌、喉咽癌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3,P=0.017<0.05)。喉癌、喉咽癌组中,喉癌与喉咽癌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036,P=0.11>0.05);喉癌、喉咽癌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3917-7.4354,P<0.05-0.01);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与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相比,术前、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0.376-3.023,P=0.000-0.050≤0.05);合并糖尿病患者组与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组相比,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t=1.247-1.725,P=0.005-0.009<0.05);该组是否同期进行颈清扫术对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影响;是否同时有颈淋巴结转移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影响;Ⅰ、Ⅱ期喉癌、喉咽癌患者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97,P=0.047<0.05)。所有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均与年龄存在相关。结论:①喉癌、喉咽癌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②喉癌、喉咽癌患者术后第1-1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进一步增高,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喉癌、喉咽癌患者术后可疑肺栓塞患者的筛查手段;③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喉癌、喉咽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一步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