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具入侵特征植物传播及潜在分布区的评估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u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植物提供了水流这一新的传播途径。本文筛选了在丹江口库区分布而尚未在工程沿线及受水区分布的植物,利用修正后的杂草风险评估系统(Weed Risk Assessment,WRA)评估这些植物的入侵性,并结合水流传播途径和营养繁殖特征,应用一个附加筛选系统进一步评估了这些植物入侵工程沿线和受水区的能力。结果表明:共有145种水源区库区植物尚未在工程沿线及受水区分布,其中60种(41.4%)植物不具有入侵性,63种(43.4%)植物需要进一步的野外调查或者试验,7种(4.8%)植物具有潜在入侵性,15种(10.3%)植物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进行评估。由于这些具有潜在入侵性的物种均为水生或者湿生植物,表明该工程的实施可能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的湿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应用预设预测规则的遗传算法软件(GARP)对这7种具潜在入侵性植物的可能分布区的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以东的豫东、河北平原地区将成为上述物种入侵的重点区域。这些地区大部分已开垦为农田,物种单一,人工干扰较严重,沼泽洼地等较多,给上述物种的入侵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因此需要对工程输水沿线和受水区的农田、沼泽、河流、湖泊等进行重点监测,避免上述物种在这些地区形成入侵,维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
其他文献
微生物组是指包括细菌,真菌,古生菌,低等真核生物,病毒等微生物的基因和基因组。植物微生物群落定殖于植物器官内和植物表面,某些特定微生物群落具有宿主偏好性,只定殖在某些特定类群或者特定器官,例如根际微生物群落只在植物根表面狭窄区域内受到植物分泌物等影响而形成。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长和植物抵抗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环境,植物的遗传因素和代谢调节可以塑造和影响群落。微生物群落与宿主的互作关系,比如遗
长江中下游湖群是全球重要的湿地,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是这一区域的优势沉水物种,对这些湖泊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尺度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证实刺苦草(V.spinulosa Yan)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V.natans(Lour.)Hara)很常见,但不占优势。刺苦草和苦草在这些湖泊中常常混生,形成带状相间分布格局。通过对
莲(Nelumbo nucifera)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草本植物,集食用、观赏和药用价值于一身。在我国,莲已有逾两千年的驯化栽培历史,而且种植规模巨大。随着莲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莲分子育种以及基因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莲组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尚未构建,不能在莲本体上进行基因功能解析等的研究。因此,本研究a)通过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莲组织、器官为外植
造林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之一,显著地改变植被的物种组成和土壤微环境(含水量、pH、温度等),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最终导致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发生变化。然而,造林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丹江口库区选取四种土地利用方式(森林、灌丛、农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保护、生物化学保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温度敏感性的测定和研究,探讨造
进入人类世以来,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加速的趋势,对于全球水循环势必产生重要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水资源科学调配、缓解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由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调水,当前多年平均调水量60亿m3,已累计向华北地区调水361亿m3。在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工程水源地径流变化机理以及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需要深入的
菱属(Trapa L.),隶属菱科,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迄今为止,菱属植物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关系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对菱属的9个野生物种/类群及5个栽培物种/类群进行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并注释。结合之前已经获得的菱属叶绿体基因组(6个野生种,1个栽培种),首次对菱属的15个野生种/类群及6个栽培物种/类群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如下:菱属15个野生物种/类群
荚蒾属(Viburnum)隶属于川续断目(Dipsacales)五福花科(Adoxaceae),我国拥有亚洲最丰富的荚蒾属植物资源,是该属植物亚洲分布中心。荚蒾属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在观赏、药用、食用、生态、香料等各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特有荚蒾是荚蒾属植物中的代表性类群,根据其地理分布格局及生境特征可反映出该属植物分布变化趋势、迁移趋势及植物区系发展过程,这对该属植物的引种、驯化、保育及合理
被子植物形态性状的演化是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花部器官因包含了最多的分类、系统和进化信息而受到格外重视。我们选择防己科下的一个族蝙蝠葛族,从花形态发生和分子系统学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在澄清其属间系统亲缘情况下,以此为背景重点探讨分子系统发育框架下形态性状进化的最可能趋势。 基于核DNA ITS和叶绿体DNA trnL-F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蝙蝠葛族为支持很好的单系,两个分子标
利用测定藻体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几种主要理化因子对布朗葡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索有利于其生长繁殖的最佳理化条件,促进快速生长繁殖;全面地研究了碳源浓度、培养液深度和酸碱度对CO2吸收率的影响,以提高培养过程中CO2的利用率。主要结果如下:1、B.braunii UTEX 572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400—160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800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水体大量营养物质输入进而对内陆水体水质以及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沉水植物对水体营养物质具有积累和吸收的作用,使得其在水生毒理学领域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沉水植物不仅仅是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而且对降解水体有害物质,用于水体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在更大尺度上而言,沉水植物也是水体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开展经济高效水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而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