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导致肝脏损伤的一个重要细胞机制之一,内毒素血症作为肝衰竭的第二次打击,在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释放的第二种Caspase激活物smac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促凋亡分子。它正常时位于线粒体膜间间隙,在凋亡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释放入胞浆,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结合并解除其对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从而使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增强,促进细胞凋亡发生。本实验采用D-氨基半乳糖氨建立大鼠肝衰竭模型和体外LPS刺激L02肝细胞,探讨促凋亡蛋白smac从线粒体释放及对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的影响,为肝衰竭内毒素血症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实验材料和方法】一.细胞培养L02传代肝细胞株由我校肝病研究所提供,肝细胞培养在含有10%小牛血清高糖的DMEM培养基中,于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每隔3-4天对细胞进行传代,分别培养在六孔板中,100ug/ml LPS分别刺激4 h、8 h、16 h、24 h,收集各组的肝细胞进行检测。二.动物模型采用D-GaLN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24只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组Ⅰ: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组Ⅱ:100mg/kg D-GaLN模型组,组Ⅲ:200mg/kg D-GaLN模型组,组Ⅳ:300mg/kg D-GaLN模型组。三.标本采集和处理于腹腔注射D-GaLN后24小时,采用6%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股静脉,切除股静脉并用肝素抗凝管取全血,低温离心取血清,并取肝脏组织,置于液氮中速冻,分别于—70℃保存待测。四.实验方法1.Hoechst和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L02细胞凋亡。2.流式分析仪检测L02细胞凋亡。3.流式分析仪检测Smac在L02肝细胞膜的表达。4.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c和Caspase9的L02肝细胞的表达。5.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L02肝细胞Caspase3活性。6.L02肝细胞线粒体与胞浆分离。7.Western blotting分析L02肝细胞线粒体上smac和细胞中Caspase9的表达。8.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总蛋白的水平。9.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1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c在大鼠肝组织的表达。11.采用鲎试剂基质显色法检测大鼠的血清内毒素水平。12.大鼠肝组织线粒体与胞浆分离。1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肝组织Caspase3活性。14.Western blotting分析大鼠肝组织线粒体smac和细胞中Caspase9的表达。五.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均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荧光显微镜下检测,Hoechst和吖啶橙染色显示L02凋亡细胞细胞核呈致密均匀蓝颜色和绿色荧光。2.正常对照组凋亡率0.30±0.10%,LPS刺激4 h、8 h、16 h、24 h后凋亡率分别2.30±0.45%、4.00±0.89%、6.20±1.17%、18.20±2.26%,呈进行性增高(P<0.01),24 h期间达到一个凋亡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正常对照组Smac表达为0.77±0.14%,LPS刺激4 h、8 h、16 h、24h后Smac在肝细胞膜的表达1.73±0.78%、2.84±0.56%、3.72±1.26%、8.66±1.93%,呈进行性增高(P<0.05),呈现出时间依赖性。4.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Smac和Caspase9在L02肝细胞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mac和Caspase9结果:smac蛋白和Caspase9蛋白表达阳性,主要定位在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Smac和Caspase9蛋白随着LPS刺激时间的增长表达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刺激组Smac和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5.在给予LPS刺激4个小时水平变化不是很明显,只有轻度的升高。而在8h、16h、24h刺激组Caspase3活性显著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Western blot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经过LPS处理4 h、8 h、16 h、24 h后细胞线粒体中Smac的表达量是逐渐降低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P<0.05)。相反,在细胞中caspase9表达量却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5)。7.肝衰竭模型肝组织HE染色未见正常的肝小叶,肝细胞混浊肿胀,并见散在大片坏死,汇管区炎症严重,可见汇管区周围出现大块坏死带。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8.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smac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见smac蛋白在胞浆中呈溶解状棕黄色表达。模型组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升高。9.组Ⅱ血清ALT水平仅轻度增高,组Ⅲ和组Ⅳ显著增高,其中组Ⅳ高于组Ⅲ。且血清总胆红素随着D-GaLN的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其中组Ⅳ明显升高(P<0.05),但各组血清总蛋白正常,比较无差异(P>0.05)。10.组Ⅰ大鼠体内未形成内毒素血症,组Ⅱ、组Ⅲ、组Ⅳ大鼠检测出明显的内毒素血症,且随着D-GaLN的剂量的增大内毒素血症的水平逐渐增高。与组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1.caspase3活性在组Ⅱ轻度升高,与组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Ⅲ、组Ⅳ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D-GaLN的剂量的增大caspase3活性逐渐增高,与组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12.Western blot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经过D-GaLN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后,随着D-GaLN剂量的增加,细胞线粒体中Smac的表达量是逐渐降低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P<0.05)。相反,在细胞中caspase9表达量却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促凋亡蛋白smac在肝细胞存在高表达现象,体外实验中证明,内毒素可以直接促进人肝细胞的凋亡,其促进凋亡的通路可能包括了smac通路。并且内毒素可能可以促进sma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膜参与凋亡,而不仅是释放到胞浆。在肝衰竭模型实验中,单用D-GalN建立大鼠肝衰竭模型,证明D-GalN可以引发大鼠肝衰竭,出现明显的内毒素血症,随着内毒素水平的升高,可以促进smac从线粒体释放出胞浆进一步激活下游启动酶caspase9和效应酶caspase3,更加证明内毒素引发凋亡可能与smac通路有关。总之,线粒体信号通路在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Smac从线粒体向胞浆和胞膜释放,并活化其下游通路caspase9和caspase3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