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情况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作为农业支持保护三大支柱之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可以有效分散农业生产过程面临的风险,起到农业生产发展“安全阀”的作用。成都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自2007年试点农业保险以来,不管是在农业保险险种还是农业保险运行模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以猕猴桃保险为例,对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运行模式方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的成效。经过几年的创新试点,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得到了完善;农业保险险种不断丰富,除了发展传统农业保险险种,还设计了特色农业保险险种;农业保险运行模式也不断创新,引入公估机构、行业协会或农险代理机构;成都市逐步合理的保费补贴政策,减轻了投保人经济负担,调动了农户参保和保险机构承保的积极性。(2)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缺乏地方性法规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具体操作;仅靠政府补贴难以保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险条款存在普遍不合理现象,影响种植户、养殖户参保积极性;种植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保意识不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合理化财政补贴,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完善农业保险条款,单独核算农业保险;加强宣传,提高农业生产者参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