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的比较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速铁路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建成了1.9万公里高速铁路,形成了一个基本覆盖全国的巨大高速铁路网络。由于我国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类型较多,且不同的线路通常采用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因此高速动车组经常需要在不同的轨道结构上运行。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高速动车组与一种类型轨道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关于高速动车组与不同类型轨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对比则较少。由于不同类型轨道结构的结构和参数有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对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比较,对比运行平稳性、行车安全性和轮轨动力作用方面的差异,为评估高速动车组对不同类型轨道结构的适应性提供参考。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动车组与有砟轨道、板式轨道和双块式轨道相互作用的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有砟轨道模型考虑了扣件、道床和路基提供的三层弹性和阻尼,板式轨道模型考虑了扣件和CA砂浆层提供的两层弹性和阻尼,双块式轨道模型仅考虑了扣件提供的一层弹性和阻尼。本文根据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谱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轨道随机不平顺样本,对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仿真计算,从车辆运行平稳性、行车安全性和轮轨动力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由于轨道随机不平顺可以视为由不同波长和幅值的谐波叠加而成,且不同波长的轨道不平顺对车辆与轨道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谐波型轨道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有砟、板式和双块式轨道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进行对比。本文首先分析了运行平稳性、行车安全性和轮轨动力相互作用指标随轨道谐波型不平顺波长和幅值增加的变化规律,然后对比了在不同波长、幅值的轨道谐波型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在不同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由于短波不平顺会对车辆与轨道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选取钢轨焊缝不平顺作为激扰,对比短波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有砟、板式和双块式轨道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了运行平稳性、行车安全性和轮轨动力相互作用指标随钢轨焊缝短波波长和幅值的变化规律,对比了钢轨焊缝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差异。对比分析发现,在轨道随机不平顺、轨道谐波型不平顺和钢轨焊缝不平顺激扰下,高速动车组与不同轨道结构的垂向动力相互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板式轨道和双块式轨道之间的差异较小,有砟轨道与板式轨道、双块式轨道之间的差异相对较为明显。
其他文献
汽车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在当今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社会条件下,为了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未来汽车的发展目标便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馈能减振器是一种新型
该文即以典型的平面旋转坡体-黑河水库石坝肩平面左旋转动坡体为例,首次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平面旋转坡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的力学机理、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变形
摩擦副的表面形貌与其摩擦磨损性能密切相关,表面微造型作为改变机械摩擦性能的技术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诸多表面微造型技术的优劣,指出激光以其优异的加工特性(无接触加工、加工速度快、对环境无污染),成为表面微造型的首选加工手段。在对激光表面微造型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后,发现对规则凹坑形貌的研究大多面向面接触副,在线接触副下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针对规则凹坑表面形貌对线接触副摩擦特性的影响
近年,随着快捷交通的实施,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水库中修筑了深水桥梁,这类桥梁通常跨度大,墩体淹没水位深,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这些深水桥梁大多采用能减轻墩体
巨厚表土覆盖隐伏煤田在我国广泛分布,缩小保护煤岩柱提高开采上限,意味着地下采煤活动离深部土-煤系风化岩接触带更近。东部矿区多年近“带”开采的实践表明:有成功采出滞压
人形机器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密集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机构学、传感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综合性平台。其中,人形机器人实现连续稳定
本文旨在研究岩石节理在剪切破坏过程中的基本规律,重点在于建立破坏过程的力学模型,并推导节理峰值抗剪强度与节理表面形态参数的理论公式。因此,作者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例,以岩
摘 要:针对于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由于其与改善大环境息息相关,而且与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密切。植物对位配置作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全面提高小流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效率,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文中从植物对位配置概述入手,并进一步对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植物对位配置要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对位配置;要点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