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己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NPLs,Non-performing Loans)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己成为威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危害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大隐患,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是关系到中国金融体制发展和经济改革的重要议题。为了有效化解不良资产,使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业顺利接轨,国家于1999年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对接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不良资产处置,对资产的处置与定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也有所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下降。本文分四个部分对不良资产问题进行了论述: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就其对商业银行本身和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随后介绍了我国目前不良资产处置与定价的主要方式及其优缺点在第二部分中借鉴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评估中采用的方法,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银行不良贷款回收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建立一个不良贷款回收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银行不良贷款回收的影响。并结合已有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分析,为不良贷款价格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同时也使不良资产的价格评估更加准确。在第三章中对资产证券化理论界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ABS)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有银行市场的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是指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应款等资产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中国能否在现阶段利用这种工具化解不良资产,是一个倍受争议的问题,因为它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经济环境和制度支持。本章最后部分就此问题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的最后部分对“东元2006-1重整资产支持证卷”与美国“RTC1992-N1A”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从资产池组建,收益与风险,信用增级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对比中美之间制度与法律上的差别论述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