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结构特点的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负弯矩区上部混凝土板易开裂,钢梁下翼缘易失稳、屈曲,刚度较小,且梁高由负弯矩大小控制,用钢量偏大等问题,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通过在负弯矩区钢梁下翼缘再结合一块混凝土板的办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该种新型组合梁仅在桥梁工程领域有研究和实际应用。本文基于双组合作用原理和建筑工程结构特点,以试验和数值模拟为主,理论计算为辅的方式,对双面组合作用梁的基本力学性能开展研究,并总结相关施工方法,开展工程示范应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开展了2个钢-混凝土两跨连续梁静力加载的对比试验,重点研究双面组合作用梁在承载力、刚度、抗裂、内力重分布、负弯矩区长度、峰值弯矩、界面滑移和破坏模式等方面的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开展变参数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双面组合作用梁在刚度和承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组合梁;负弯矩区长度有所延长;破坏模式不同于普通组合梁;下部混凝土板厚度对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有明显影响。(2)设计、开展了4个钢管混凝土柱-双面组合作用梁十字型框架节点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双面组合作用梁在破坏模式、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耗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方面的特点。通过改变下部混凝土板厚度和传力方式,研究其对双面组合作用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相比,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十字形框架节点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刚度,适用于荷载较大的结构,但在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下部混凝土板采用集中传力和均匀传力的方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下部混凝土板采用预制法制作和螺栓连接更加方便、可靠。(3)为探究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本文结合建筑工程结构特点,对4个单跨钢-混凝土组合梁开展静力加载试验,重点分析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延性、界面滑移、下部混凝土板内力分布和横截面应变等基本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以下部混凝土板前端压溃为主要破坏特征;钢梁下翼缘的稳定性可有效加强,承载力和刚度可大幅提高;现行规范中关于栓钉连接件的完全抗剪连接设计计算方法适用于下部混凝土板,其界面滑移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板的长度按照最小构造要求所需的长度即可;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横截面应变基本满足平截面假定;加大下部混凝土板的厚度和提高材料强度,可以有效改善组合梁的各项基本力学性能;下部混凝土板建议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4)为研究下部混凝土板不同参数对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及相关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以变参数的方式对6个悬臂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开展静力加载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双面组合作用梁下部混凝土板的厚度对承载力影响最明显;双面组合作用悬臂梁荷载-位移曲线具有独特的二次峰值特征;修正后的塑性极限承载力公式适用于双面组合作用梁承载力的理论计算,误差较小,且可以满足工程应用需要。(5)为研究双面组合作用梁在组合梁加固改造工程中应用的可能性,检验应用阻止器缩短下部混凝土板长度的效果,设计、开展了2个悬臂组合梁静力加载试验,并与第6章中的试件XSCB5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梁的加固改造工程也可以应用双面组合作用梁技术,贴片式阻止器可以有效缩短下部混凝土板长度,但应根据需要,控制塑性铰的位置。(6)总结、梳理全部试验试件的加工、制作过程,提出适用于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的相关施工方法和构造措施。结合安阳游客集散中心开展工程示范应用,检验双面组合作用梁相关配套施工技术和措施,评价关键技术应用效果,为将来的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实战经验。
其他文献
有机磷化合物作为农药,因其价格低廉和杀虫作用显著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杀虫等领域,然而过量使用导致其在土壤或水环境中大量残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对环境中残留农药进行检测和降解是十分必要的。有机磷水解酶(OpdA)是一类广泛用于降解有机磷化合物的金属酶,由于其具有催化效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的优势,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是游离OpdA稳定性差、提纯复杂、不能重复利用,这些缺点
切换正系统由一系列正子系统和一个切换规则组成。由于其在网络拥塞控制,种群动力学等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引起了控制界学者大量的关注。一些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综合结果被相继提出。目前有关切换正系统的控制综合结果大都假设子系统与控制器同步进行切换。然而实际系统中切换信号可能存在检测时滞,虚警等原因,因此控制器和子系统的切换信号是不同步的,即异步切换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讨论了切换正系统由不同原因导致的异步
液晶分子的取向排列一直以来都是液晶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实际生产中制造液晶显示器件的关键问题。虽然液晶在平面结构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杰出的进展,但在毛细管、拓扑通道等复杂结构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系统对称性、锚定作用、薄层厚度、电场作用、弹性各向异性、挠曲电效应、鞍形展曲形变等都对液晶分子指向矢的稳定排布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利用液晶连续体弹性理论,结合有限差分迭代的方法,研究填充在同轴圆柱筒
无人作业船在水质检测、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执法等水质保护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对其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然而用于水质环境保护的无人作业船价格昂贵,不利于大范围推广,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款工作可靠、成本较低的无人作业船控制系统。另外,由于外界风浪流的作用,以及航速变化导致的模型参数摄动,会对航向控制过程产生干扰,为解决此问题将结合了改进蚁群算法的自适应模糊PID方法用于航向控制,以提高抗
超声波气体流量计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测量气体流速来确定气体流量的仪器,具有非接触测量、适用管径广、无压损、对待测量气体不产生影响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精度不高、电路设计困难、功耗高、噪声大等弱点。本文针对现有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超声波气体流量计设计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台新型的超声波气体流量计,该流量计提高了精度、降低了功耗和噪声。首先,在介绍了流量定义及流量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
肿瘤免疫治疗旨在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依靠自身的免疫机制来获得有效的肿瘤治疗。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是采用载体负载肿瘤特异性抗原,并注射到体内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游离的肿瘤抗原免疫效果差,细胞吞噬少,易被机体内酶降解等缺点。载体能有效保护抗原免受降解,且因载体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可以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发生。本文通过构建实心Si O2(sphere-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 3,IFITM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由干扰素诱导产生的跨膜蛋白。IFITM3具有抗病毒广谱性,它能够抑制多种RNA病毒如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登革热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对宿主的侵袭。IFITM3能够通过影响病毒核酸物质的释放和复制来抵抗这种病毒,凭借跨膜蛋白的特性,IFITM3可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助推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储量巨大,分布广,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遍布全国各地,但其多建设于风资源丰富的地域,由于风轮所需启动风速较大无法适用于低风速地域,且由于发电机、齿轮箱等位于高空,安装和维修成本较高,齿轮箱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动效率,导致发电效率降低,同时由于塔
大模场面积光纤可以有效解决光纤中因光功率增大而引起的非线性效应问题,因而可提高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并且减小光纤中过高光强对光纤造成的物理损伤。但是随着有效模场面积的增大,光纤的弯曲损耗通常也会随之增加。同时,光纤激光器发展迅速,并且更加趋向于小型化、集成化和紧凑化来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场景,这对于光纤的抗弯曲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解决大模场面积和低弯曲损耗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尺寸不断减小,工作频率逐渐增加,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使得集成电路电磁敏感度问题越来越严峻。绝缘体上硅(Silicon-On-Insulator,SOI)作为现在主流技术,其相对体硅工艺在电磁敏感度方面的研究也逐渐被关注。本文以SOI工艺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芯片为研究对象,依据IEC 62132-1和IEC 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