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发作性睡病患者睡眠-觉醒节律与NREM-REM睡眠周期的研究目的:观察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觉醒结构、非快眼动(NREM)与快眼动(REM)睡眠周期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4例符合条件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男9例;平均13.4±2.6岁)和14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男9例;平均13.6±1.8岁),借助24小时动态睡眠监测仪(PSG),连续监测2天睡眠数据,第1天为适应期,第2天的数据用于实验分析,之后进行白天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发作性睡病病例组24小时总睡眠时间明显增多(659.86±162.41 vs.437.52±92.84 min,P<0.001),约为对照组的1.5倍,伴随慢波睡眠增多(166.54±57.57 vs.100.51±27.56 min,P=0.001)。病例组夜间睡眠-觉醒转换频繁,各睡眠期(N1、N2、N3、REM期)均易转换至觉醒期(均P<0.001)。尽管病例组夜间有8例存在睡眠始发的REM睡眠现象(SOREMP),但夜间NREM-REM周期持续时间(P=0.563)及REM/NREM构成比(P=0.132)相比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发作性睡病患者24小时总睡眠时间及慢波睡眠时间延长,其日间睡眠过多独立于夜间睡眠障碍,且夜间各睡眠期均不稳定。发作性睡病对夜间NREM-REM睡眠周期影响不大,提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超日节律相对保留。第二部分 发作性睡病患者自发性体动与深部体温的昼夜特征分析目的:观察发作性睡病患者自发性体动及其深部体温的昼夜波动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4例符合条件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男9例;平均13.4±2.6岁)及14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男9例;平均13.0±1.4岁),所有受试者按要求在家中佩戴体动记录仪Actiwatch,连续监测自发性体动数据1~2周,并每日填写睡眠日记。之后由研究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深部体温测量,共测一个昼夜20个时间点的深部体温。结果:自发性体动数据显示,相比健康对照组,发作性睡病病例组夜间活动度(单位时间活动量)明显增多(18844.58±8902.63 vs.5940.39±1663.17/h,P<0.001),达正常对照者的3.17倍,白天活动度明显减少(116864.16±36485.59 vs.155719.93±31165.65/h,P<0.001),仅为对照者的3/4,夜间与白天活动度比值明显增高(0.17±0.08 vs.0.04±0.01,P<0.001),为对照组的4.25倍。体温数据提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深部体温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振荡变化(均P<0.05),其中值、振幅和峰相位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尽管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明显睡眠-觉醒节律及自发性体动的昼夜节律紊乱,但其对深部体温的影响并不显著,提示发作性睡病患者体温中枢的调节能力相对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