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患者睡眠-觉醒节律、自发性体动与深部体温的昼夜特征分析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8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发作性睡病患者睡眠-觉醒节律与NREM-REM睡眠周期的研究目的:观察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觉醒结构、非快眼动(NREM)与快眼动(REM)睡眠周期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4例符合条件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男9例;平均13.4±2.6岁)和14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男9例;平均13.6±1.8岁),借助24小时动态睡眠监测仪(PSG),连续监测2天睡眠数据,第1天为适应期,第2天的数据用于实验分析,之后进行白天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发作性睡病病例组24小时总睡眠时间明显增多(659.86±162.41 vs.437.52±92.84 min,P<0.001),约为对照组的1.5倍,伴随慢波睡眠增多(166.54±57.57 vs.100.51±27.56 min,P=0.001)。病例组夜间睡眠-觉醒转换频繁,各睡眠期(N1、N2、N3、REM期)均易转换至觉醒期(均P<0.001)。尽管病例组夜间有8例存在睡眠始发的REM睡眠现象(SOREMP),但夜间NREM-REM周期持续时间(P=0.563)及REM/NREM构成比(P=0.132)相比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发作性睡病患者24小时总睡眠时间及慢波睡眠时间延长,其日间睡眠过多独立于夜间睡眠障碍,且夜间各睡眠期均不稳定。发作性睡病对夜间NREM-REM睡眠周期影响不大,提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超日节律相对保留。第二部分 发作性睡病患者自发性体动与深部体温的昼夜特征分析目的:观察发作性睡病患者自发性体动及其深部体温的昼夜波动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4例符合条件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男9例;平均13.4±2.6岁)及14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男9例;平均13.0±1.4岁),所有受试者按要求在家中佩戴体动记录仪Actiwatch,连续监测自发性体动数据1~2周,并每日填写睡眠日记。之后由研究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深部体温测量,共测一个昼夜20个时间点的深部体温。结果:自发性体动数据显示,相比健康对照组,发作性睡病病例组夜间活动度(单位时间活动量)明显增多(18844.58±8902.63 vs.5940.39±1663.17/h,P<0.001),达正常对照者的3.17倍,白天活动度明显减少(116864.16±36485.59 vs.155719.93±31165.65/h,P<0.001),仅为对照者的3/4,夜间与白天活动度比值明显增高(0.17±0.08 vs.0.04±0.01,P<0.001),为对照组的4.25倍。体温数据提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深部体温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振荡变化(均P<0.05),其中值、振幅和峰相位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尽管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明显睡眠-觉醒节律及自发性体动的昼夜节律紊乱,但其对深部体温的影响并不显著,提示发作性睡病患者体温中枢的调节能力相对保留。
其他文献
手术室是开展手术治疗的关键地方,而护理服务则是手术治疗时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能提升手术治疗成效.手术室护理人员通常都面临着较高的职业危险.本研究分析了常见的手术室护
真实的阅读教学应当是让学生不借助外力,原生态地“素读”文本。读,是理解诗词朴素、有效的方式。诗歌的特点是富有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吟哦讽诵、断字发声、揣摩情感、调整语调,体会古诗的节奏与韵律,进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但是,从小学到初中,教师很少带领学生专门探讨“朗读古诗的方法”。  目前,教师往往非常关注“课内古诗”的讲读
期刊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用于小儿肺炎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肺炎患儿276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2组.A组采取优质护理,B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退热时间等指标.
目的:研究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的作用.方法:对我院精神病患者52例采用心理护理并实施语言沟通.结论: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紧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心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参与无偿献血者6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80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路径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共有10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本院就诊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