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新兴城市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潍坊市寒亭区为例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同时人口膨胀、交通拥堵、雾霾天气、资源紧张等“城市病”在各城市日益显现,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脱节引发诸多问题。上世纪70年代,以都市型农业为载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先后在欧美和日本迅速崛起并快速扩散。上世纪90年中期以来,我国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纷纷将都市型农业作为“菜篮子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都市型农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各地都市型农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致使都市型农业的功能和作用尚未有得到充分发挥。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沿海新兴城市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以寒亭区为例探寻新形势下我国创新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对策。相对于同类研究,本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研究有利于我国都市型农业发展研究范式的创新;有利于我国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发展方式的优化升级。  为增强本文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对策设计的可操作性,本文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土地资源学、管理学以及数理统计学的有关知识,在借鉴、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数据分析和SWOT分析相结合等三种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本文内容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为本文研究前提。第二部分是都市型农业发展的理论分析,它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潍坊市寒亭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概况,为本文的研究起点。第四部分是潍坊市寒亭区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从寒亭区土壤养分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寒亭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对寒亭区发展都市型农业进行分区,科学划分“三大板块”,即以寒亭城区为主的综合型都市农业发展区、处于城区与滨海连接带的集约型都市农业发展区和北部邻近滨海开发区的服务型都市农业发展区,为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五部分是潍坊市寒亭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定位,创新以有机生态型、观光旅游型、特色农业型为主要内容“三位一体”的新型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潍坊市寒亭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对策,最后列举实例进行了验证,为本文的研究成果。最后是结论和讨论,为本文的研究总结。
其他文献
采用垄上覆膜集雨保墒、垄间沟内种植作物的栽培方法,在属于半湿润易旱区的陕西关中平原的杨凌地区(年降雨量为550~600mm)红油土上,进行了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夏玉米(Zea-mays)轮作田间试验,全生育期内作物生长仅依靠土壤底墒和自然降雨而不进行补充灌溉,探讨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干物重动态变化、作物养分携出量、土壤剖面中NO_3~-N、N
该论文对分离自攀西地区11种豆科植物上的根瘤菌进行了数值分类、BOXAIR-PCR指纹图谱和16S rDNA PCR-RFLP酶切图谱分析.该文揭示了攀西地区特殊生态条件下豆科植物根瘤菌的表
以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典型低丘红壤小流域为背景,研究了红壤旱坡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花生地、花生-柑橘间作、板栗园和橘园)土壤质量的变化及坡位分异,并对侵蚀作用下不
【目的】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和增产效益。但是膜下滴灌水稻在幼苗期容易出现叶片缺铁黄化现象,严重时甚至出现幼苗死亡现象,缺铁黄化现象限制了水稻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本试验针对膜下滴灌水稻幼苗期缺铁失绿的问题,研究膜下滴灌水稻铁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不同耐缺铁型水稻品种铁营养的生理特征以及干旱胁迫对其的影响,为膜下滴灌耐缺铁水稻品种的筛选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年-2016年在新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