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一直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古老最重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信用风险管理也成为当今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和关键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估。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近20年取得巨大进展。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比较成熟,在实践和理论上已经形成相应的体系,信用风险分析不断尝试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对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从主观判断分析法和传统的财务比率评分法向以风险计量和风险优化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趋势发展,并出现了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如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以及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等。这一系列的风险度量方法对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不断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方法在有关巴塞尔协议的文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强调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评估上要使用标准化法和内部评级法。2004年6月发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成了国际银行遵守的标准,通过对监管资本的规则来使得各国银行特别是国际活跃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规范化和公平化。《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倡各国银行通过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来开发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而且希望没有使用内部模型的银行能够建立自己的基于内部评级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技术较简单,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执行新巴塞尔协议的多种条件都不能达到,特别是对信贷客户的信用评级,由于基础数据的大量缺失,短时间内根本不能达到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刘明康主席也宣布将我国商业银行执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时间由原来的2006年推迟到了2010年。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如何在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快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步伐,建立适合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度量体系是我们在入世之后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信用风险进行了系统概括,说明什么是信用风险并说明其特点,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针对巴塞尔协议,提出旧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不足,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容进行介绍后指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弥补旧巴塞尔协议不足之处做出的创新,并进一步说明新巴塞尔协议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做出的贡献,作为论文研究的科学指导;再次,介绍传统和现代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并在以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为例详细剖析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同时,粗略的说明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其他全国主要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体系再造的依据;最后,本文指出在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新产生的问题,提出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是由单纯的信用风险管理向以信用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过渡,通过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多种类型的风险的综合把握来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并针对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建议,以期在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商业银行必然遵循以新协议为准绳的银行业风险管理原则、标准和方法的大环境下,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