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公民是否具有较高的公民意识和素养是影响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繁荣富强和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从政治学角度来说,公民意识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作用也是十分重大的,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也不例外。大学生群体是一群具有相对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年轻群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公民意识的高低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因此从政治学角度对高校的公民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在继承和借鉴前人有关高校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公民教育的现状,运用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阐述政治学视角下公民教育的基本含义、内容,提出当代高校公民教育的任务,对当前高校公民教育的政治学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之后分析了当前高校公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变当前高校公民教育现状和解决当前高校公民教育存在问题的途径和原则。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政治学视角下公民教育的基本含义及其内容。首先,对公民概念进行政治学解读;其次,解读公民意识的政治学含义及其内容;最后阐释公民教育的政治学含义及其内容。第二部分,提出高校公民教育的任务,即培养大学生公民的国家主人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思想道德文明意识。第三部分,论述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政治学意义和价值。一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有序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水平;三是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四是有利于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第四部分,分析高校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公民教育定位不明晰;二、公民教育的内容不健全;三、公民教育中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脱节;四、公民教育中教育方法不得当。第五部分,阐明了导致当前高校公民教育存在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第二,我国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第三,公民教育与相关学科教育之间没有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第四,公民教育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会资源;第五,大学校园不良风气和文化影响和制约着公民教育的健康发展;第六,公民教育受到大学精神萎缩的影响和制约。第六部分,提出了大力开展高校公民教育的途径和原则,途径主要有:一、完善民主政治制度,为高校公民教育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和政治环境;二、保障大学生的基本权利,促进公民教育的发展;三、牢固树立正确的公民教育理念,积极采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四、设立正规的公民教育课程,并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衔接,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五、拓宽公民教育实践形式,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六、积极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公民教育体系;原则主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领,坚持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