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腹股沟疝患者腹横筋膜中的表达;I/Ⅲ型胶原含量及比例在腹股沟疝患者腹股沟联合腱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腹股沟疝的发生机制。方法:分别随机收集直疝组(腹股沟直疝患者)30例、斜疝组(腹股沟斜疝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非疝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三组患者腹横筋膜中TGF-β1,MMP-8的表达,以及三组患者腹股沟联合腱中I/Ⅲ型胶原含量及比例的表达水平。结果:1.TGF-β1在各组腹横筋膜中的表达数值:正常对照组(602.9±33.5)、斜疝组(562.8±28.3)、直疝组(540.3±26.8),任两组之间P<0.05, TGF-β1在各组腹横筋膜中的表达强度依次是:正常对照组>斜疝组>直疝组。2. MMP-8在各组腹横筋膜中的表达数值:正常对照组(194.2±25.6)、斜疝组(229.2±30.8)、直疝组(245.0±30.4),任两组之间P<0.05,MMP-8在各组腹横筋膜中的表达强度依次是:正常对照组<斜疝组<直疝组。3.对TGF-β1、MMP-8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两者呈负相关,r:-0.796,P<0.05。4. I型胶原含量在各组腹股沟联合腱中的表达数值:正常对照组(1810.6±94.1)、斜疝组(1510.5±88.6)、直疝组(1340.0±87.9),任两组之间P<0.05,I型胶原在各组腹股沟联合腱中的表达强度依次是:正常对照组>斜疝组>直疝组。5.Ⅲ型胶原含量在各组腹股沟联合腱中的表达数值: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544.5±29.6)、斜疝组(664.4±31.5)、直疝组(756.6±31.2),任两组之间P<0.05,Ⅲ型胶原在各组腹股沟联合腱中的表达强度依次是:正常对照组<斜疝组<直疝组。6. I/Ⅲ型胶原含量比值在各组腹股沟联合腱中的表达为正常对照组(3.33±0.23)、斜疝组(2.27±0.08)、直疝组(1.77±0.13),任两组之间P<0.05,I/Ⅲ型胶原含量比值在各组腹股沟联合腱中的表达强度依次是:正常对照组>斜疝组>直疝组。结论:1.腹横筋膜中TGF-β1的减少、MMP-8的增加可能使腹横筋膜中的胶原加速分解,降低腹横筋膜的强度,从而促进疝的发生,且在直疝组表现的更为突出;通过TGF-β1、MMP-8表达相关性分析,TGF-β1对MMP-8可能起抑制作用,TGF-β1的正常表达使MMP-8处于低水平,从而减少胶原分解,降低疝的发生率。2.腹股沟联合腱中I型胶原的减少,Ⅲ型胶原的增加,特别是I/Ⅲ胶原比值的减少,可能引起腹股沟联合腱的强度下降,当腹压增加时,腹股沟联合腱不能紧密的靠近腹股沟韧带,不能有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从而导致疝的发生率增高,这一点在直疝患者表现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