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MPP~+作用于PC12细胞48小时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进一步从蛋白质水平上阐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MPP~+诱导的PC12细胞PD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提取MPP~+作用48小时后的PC12细胞总蛋白,采用差异凝胶电泳(2D-DIGE)技术分析蛋白表达谱的改变,获得蛋白点差异表达的信息;利用质谱(MALDI-TOF)技术鉴定MPP~+引起的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果首次发现并鉴定了MPP~+诱导的PC12细胞PD模型中的蛋白质组学改变。MPP~+处理PC12细胞48小时后共有32个蛋白表达发生显著改变。质谱共鉴定出7个蛋白。所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可分为5类:①具有分子伴侣活性的蛋白: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α-多肽(nascent polypeptide associate-ed complex,α-NAC)、晶体蛋白(crystallin),这两个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②细胞骨架蛋白:神经细丝蛋白轻链多肽(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NF-L)表达量显著上调;③ERM家族的埃兹蛋白(ezrin),它的表达量显著上调;④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相关的蛋白:硫氧还原蛋白(thioredoxin,Trx)和线粒体加工肽酶(mitochondrial processing peptidases,MPPs),这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⑤免疫炎症相关的蛋白:补体结合糖蛋白(complement binder glycoprotein,gC1qBP),表达量显著下降。这7个蛋白中除硫氧还原蛋白之外,其余均是首次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在MPP~+诱导的PC12细胞PD模型中发现的,揭示了这些蛋白的差异改变可能与PD的发病机制相关。对这些蛋白的深入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PD的发病机制。这些蛋白也有可能成为新的药物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