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薪酬差距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决策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内容,资本结构权衡理论经历了从静态权衡到动态权衡的发展过程。早期研究着眼于负债的税盾效应与预期破产成本,关注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和均值反转现象。随着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引入,学者们发现动态化的调整模型相较于静态权衡理论更加符合现实情况,自此学者们纷纷开始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进行深入研究,在多期模型中探讨其调整轨迹。近年来,有学者从管理者代理问题的角度出发,考察代理成本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成为动态权衡理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Morellec et al.(2012)将管理者代理问题纳入动态权衡模型中,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成本,第一类代理成本是公司调整负债比率至最优的最大阻碍,但具有较高公司治理水平的企业,其管理者利用职权自肥的可能性较低,高管在调整公司资本结构时减少自理行为。基于资本结构权衡理论,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现实背景,对管理者代理问题的视角进行拓展。本文构建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分析管理者代理成本如果影响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同时结合高管薪酬对管理者代理问题的治理作用,将高管薪酬纳入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分析框架中,检验高管薪酬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对理论分析所提出的假说进行检验,考察管理者代理成本以及高管薪酬如何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地,本文基于锦标赛理论和行为公司金融理分析了高管薪酬差距在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过程中的影响,考察了高管垂直薪酬差距与水平薪酬差距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进行了拓展。本文研究发现,在一定区间内,随着高管薪酬的增多,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地变快,这说明高管薪酬具有激励高管的作用,抑制了代理成本;但当薪酬超过一定临界值时,激励作用为负。而当高管持股时,高管垂直薪酬差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管理者度更快。通过分组检验发现,相比于高管不持股的公司,在高管持股的公司中,高管薪酬提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作用明显更强,说明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结合使用时,高管薪酬对管理者代理问题的约束作用更强。在考察高管薪酬差距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之间的关系时,实证结果表明高管垂直薪酬差距的扩大会加快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并且这一效应在高管持股的公司更为显著,而高管水平薪酬差距的扩大则会减慢调整速度。这表明不同职级高管之间的薪酬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相同职级管理者之间的薪酬差距则会打击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贷款证券化被认为是引发2007年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后危机时期,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对证券化活动以及证券化市场最为活跃的主体——商业银行出台了一系列强化监管的规则。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美国证券化市场在危机后逐渐复苏。在此背景下,研究后危机时期银行证券化的动机及其相对于危机前的变迁、评估监管对不同类型银行证券化的作用效果,对理解银行证券化行为并针对性地调整监管方向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中国银行业于2
随着近年来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逐年增加,家庭金融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家庭金融文献多侧重于诸如财富收入、背景风险、风险态度和其他统计人口特征对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宏观经济因素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直接影响。家庭风险资产作为家庭金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风险化程度与区域经济开放水平差异呈现出高度一致,即东部高于中西部、沿海高于内陆和沿
IPO抑价是各国普遍存在的新股发行价远低于首日收盘价的现象,该现象在我国金融市场较为明显,妨碍到我国金融资金服务实体经济。IPO抑价问题也是一个复杂、混沌的金融问题,BP神经网络较传统线性回归能够更好得刻画IPO抑价率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IPO抑价的复杂属性和BP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本文构建MIV-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我国的IPO抑价现象。首先,本文运用MIV-BP神经网络模
学位
金融市场的敏感性要求投资者具备快速敏捷的判断力,互联网信息的即时性有助于投资者快速决策,财经信息通常是股民抛售或买进股票的指导手册。在信息获取日益便利的背景下,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一般会对社会环境和具体行业发展进行预判,而这一过程需以全面的信息搜集为基础。大部分股民无法直接真实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互联网新闻作为了解社会、行业、公司情况的一个渠道受到股民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产生内容(UGC)成爆发式增长,这些带有特定情感信息的内容大部分都以短文本的形式出现,主要是用户对于事物或者行为发表的意见,如果能够利用这些大量的数据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挖掘UGC中有价值的情感信息,这对于个人、企业、政府、国家、社会的政策与规则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如此庞大的数据对情感分类研究领域来说是一个契机,但也对情感分类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
IPO浪潮是IPO的三大异象之一,它是指IPO数量存在着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并常常与IPO初期超额收益率的变化处于领先滞后关系。自从Ibbotson&Jaffe(1975)提出了IPO热销市场的概念后,学术界展开了对IPO热销市场存在性和理论解释的广泛讨论。大量的文献尝试从投资者情绪、信息不对称和成本收益权衡等理论角度对IPO浪潮进行解释,但始终没有达成定论。我国由于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