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中国境内存在的靠母系传承的民族寥寥可数,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的摩梭人就是一例。永宁摩梭人因其独特的母系制家庭与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晨离的两性自由走访婚姻形态和“尊母崇女”的伦理观念而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较多关注。由此而产生独特的亲属称谓和家庭形态都值得研究探讨。每个文化都有一套指明亲属类型的称谓,这些称谓加上使用规则就构成一个文化的亲属称谓体系,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kinship terminology)。(1)亲属称谓是人类建构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亲属关系世界的地图,据此来判断个人在整个亲属链条中的地位。整个亲属链条再进一步集中缩影在家庭中,这里会涉及到婚姻、财产、继嗣、亲属关系等休戚相关的人生问题。为维护摩梭母系大家庭的延续,永宁摩梭人会进行“过继、娶妻与招赘”,这些行为也会引起家庭形态和亲属称谓的改变。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以汉文化为主的异文化的冲击,婚姻政策的变化,思想观念的改变,永宁摩梭人的婚姻形式、婚姻家庭观念以及由此而生的家庭形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这些变化的因素是本文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根据笔者在田野中收集的资料显示,永宁摩梭人亲属称谓的词义范畴有所缩小,父系亲属称谓词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婚姻形态趋向结婚,家庭形态趋向父系小家庭,但在永宁摩梭人聚集的母系文化保存良好的村子中,摩梭母系大家庭依然是永宁摩梭人家庭形态存在的主要形式,永宁摩梭人对母系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强烈,在维持摩梭社会正常运转的社会习俗力量中,摩梭母系大家庭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永宁摩梭人在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中,采用灵活的家庭形态和生存策略来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因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