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2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外科诊断并行手术纠治的6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其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8天-19岁,平均(2.02±4.05)岁,体重2.5-44kg,平均(9.05±9.77)kg,心上型21例,心内型35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对怀疑肺静脉梗阻13例患者行术前或术中漂浮导管测压。均在全麻浅、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或深低温停循环下行纠治术。结果:本组术后死亡8例,死亡率13%,其中≤6个月患儿7例(87.5%);心上型2/21例(9.5%),心内型5/35例(14.3%),心下型1/2例(50%);死亡原因:4例因术后早期低心排综合征,2例因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术后因严重的心律失常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49例,随访率92.5%,随访期限2-60个月,平均(24.9±16.9)月。晚期死亡3例,1例心下型患者因于术后2个月时肺部感染死亡,1例心内型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吻合口狭窄,另1例心内型术后11个月因肺静脉狭窄再住院后心力衰竭死亡。结论:年龄>6个月的TAPVC患儿可获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而年龄≤6个尤其是新生儿患儿病情重,合并限制性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狭窄比例高,手术及远期死亡率较高;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术后监护措施的完善和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胆管梗阻性损伤的动物模型,探讨梗阻性肝外胆管损伤后不同时期肝功能和胆管局部病理学的改变规律,为梗阻性胆管损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犬36只胆总管(BDL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ASAⅡ级或Ⅲ级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膜置换(MVR)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5):丙泊酚麻醉组(P组)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以鼓泡塔为基础上设计改造的一种多相流反应器,涉及气液、气液固反应。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能耗较低、传质性能好,剪切力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术对穿支皮瓣组织形态及穿支血管管径变化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扩张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研究于2009-03/2009-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关节液中IL-1β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微肿痛贴组)与对照组(狗皮王膏组);比较两组临床
大型超导测试平台用于测试大型超导磁性负载的性能。测试过程中,当超导磁性负载失去超导性能时,大量能量积聚于负载内部从而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因此需要立刻通过失超保护系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9款欧曼EST牵引车,搭载ISGe5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2万km。车主反映,车载导航功能异常,无法定位车辆当前位置。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验证故障现象。
目的:推断损伤时间及判断生前伤与死后伤一直是法医检案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亦是法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关于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和皮肤方面,皮肤是人体最大
目的:通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内植骨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中期随访,探讨这一术式的临床疗效:1、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外固器作用下的矫形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