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是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是组句成章的基本元素。小学中段习作是小学生最常接触的书面表达方式,中段小学生词语运用的是否规范体现了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7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这种不规范现象尤其在习作中表现最为突出。本文以昆明市高新一小经典校区、呈贡区乌龙小学、呈贡区江尾小学三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300本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文本分析法,统计法,重点对小学生中段习作中存在的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进行统计分析。文章首先从选题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前期研究和本人客观条件四个方面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及其价值,接着就该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国外对小学习作研究比较注重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习作写作的实用性及习作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国内对小学习作研究主要在教学策略研究、语病研究及语言不规范现象研究,词语方面的研究主要在问题及策略研究,某种词类语法偏误现象的研究。在明确了该论题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法及文本分析法,对300本习作中存在的实词运用不规范现象及虚词运用不规范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缺失、多余、错位、混用等,继而从语言因素及非语言因素两方面找出其不规范成因,非语言因素包括:不重视语言文字基础教育;师生都存在的懈怠心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错位;学校的语用环境不规范;社会的语用环境复杂多变;语言因素包括:口语、方言的影响,误解词性、误解词义、误解用法,近义词滥用、褒贬不分,适用对象不分、词义轻重把握不准及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利用调查法对小学中段教师词语教学现状及学生词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提出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重视语法知识的教授和学习;教材融入词语运用语法知识;多阅读,强语感,提高表达准确性;重视习作的修改和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