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与小额信贷紧密联系的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是一种债权众筹,在这个市场上互联网信息不仅是一个技术意义上的平台或工具,而是一个能够帮助借款人和投资人进行金额、期限、风险以及收益匹配的生态系统。它作为最能体现互联网金融特征的新型金融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和认可,自全球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在英国成立以来,美国、德国、瑞典、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提供P2P网络借贷服务的平台,2014年12月12日全球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Lending 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受国外影响,中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于2007年6月在上海成立,随后国内涌现出了一批像红岭创投、人人贷、陆金所等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P2P网贷平台,行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期。 在我国,P2P相对传统金融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自2013年开始行业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展现出其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活力,原因在于其在个人和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个人和小微企业信贷市场资金供给和需求都很分散,且这类融资者的信息大部分属于软信息范畴,难以量化,需在本地才能获取,因此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面临匹配难题和交易成本的约束,大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机构设立限制或层级管理限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而P2P网络借贷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突破交易成本的约束,为用户提供充分信息而完成自由借贷,快速解决个人小额贷款和跨区域贷款的问题,增加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促成了P2P网贷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但是目前我国P2P网贷行业鱼龙混杂,监管当局、从业人员以及学术界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市场的评价褒贬不一,因此谢平研究员在《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机构与模式》一书中提出了评估P2P网络借贷是否服务经济实体的指标体系,其中评价维度之一为“是否提高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即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借款人,在P2P网络借贷中获得借款的可能性。笔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对P2P网络借贷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希望充实国内对P2P网络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体系,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研究结果对网络借贷平台以及行业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建议。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P2P网络借贷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以规范研究的方法探究平台模式、网络借贷作用以及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的问题,关于借贷成功率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且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信息和人口特征信息对借贷成功率影响的定量分析上。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爬虫软件直接抓取拍拍贷平台数据,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增加借款人信用表现信息的相关变量,利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造成的后果解释了问题的产生,即为何不是所有借贷标的都可以融资成功;其次,通过信任理论探索了可能影响借贷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合样本平台(拍拍贷)的相关设计确定了具体解释变量,在此基础上做出关于显著性检验的研究假设,选择相关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去验证理论分析的存在性和合理性,确认相关信息对借贷成功率是否确实具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结果给出减轻信息不对称现象和增强信任的相关建议,以帮助P2P网络借贷市场提高运行效率。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首先对于选题背景和意义做了阐述,同时对于P2P网络借贷、P2P网络借贷平台以及借款标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着重从网贷平台数量、成交量、贷款余额、收益率、借款期限以及网贷人气几方面描述了我国P2P网贷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在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对于P2P网络借贷的相关研究之后又进行了文献评述总结。国外学者主要利用网络借贷平台的公开数据从财务信息、社会资本信息以及人口特征信息三个方面对借贷成功率进行实证分析;而我国由于缺乏公开的网络平台数据,因此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理论分析或对比的方法从平台运行模式、P2P网络借贷的作用、风险分析及制度建设三方面进行规范研究,在P2P网络借贷成功率方面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且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信息和人口特征信息两方面。通过以上对文献的梳理,笔者在文献评述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且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部分是P2P网络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也是本文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任理论出发对整体行文逻辑做出了梳理和说明。 首先,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阐述了问题的产生,即为何会出现网络借贷不成功的现象。由于网络技术和投机心理的原因P2P网络借贷市场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其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问题会造成借贷市场中的信任缺失,继而使得不是所有的借款标的都能够成功融资; 其次,利用信任理论阐述了影响因素对于借贷成功率的作用机理,先是将信任分为系统信任和人际信任,基于人际信任又分为了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系统信任为文章对网络平台的选择提供了基础,人际信任为影响因素的选择提供了基础,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的网络借贷市场信用的缺失,使得投资者必须基于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借款人进行可信度的判断,而影响可信度判断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过程的影响因素,另一类是基于特征的影响因素,将这两类因素的特点与拍拍贷平台设计相结合,提取出用来进行实证分析的各类信息。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内容。首先,对样本数据的来源、变量的选取做了说明,基于样本数据对其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其次,由于从平台上抓取的数据所反映的信息本质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利用因子分析将原始变量作降维处理,降维后提取出了五个因子分别是直接信用因子、间接信用因子、借款标的因子、借款人客观特征因子和借款人主观特征因子;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提取的五个因子对借贷成功率建立Logit回归,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五个因子对借贷成功率均显著,即直接信用信息、间接信用信息、借款标的信息以及借款人特征信息都对借贷成功率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的总结。首先对于实证结果利用信任理论从因子分析原理的角度进行了解释,阐述了五个因子所代表的信息对借贷成功率产生影响的原因;其次从对实证结果的理论分析出发,在减弱信息不对称(包括投资人对平台信息和借款人信息的识别两个方面)和增强信任的角度对于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本文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两点: 1.笔者通过爬虫软件实现对平台数据的抓取,保障了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且在影响因素中加入了信用表现信息,补充了对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充实了现有文献。 2.在Logit模型的基础之上利用因子分析对原始变量进行降维,解决了原始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