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监测WSN中MAC地址分配方法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电线路其作为电网的基础设施长期运行于野外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故障时会对电网产生极大影响,传统的输电线路监测主要采用人工巡视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及时、不准确,因此需要构建实时性和可靠性高的输电线路监测网络。输电线路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通过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传感器节点,节点之间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的无线通信网络,在变电站设置汇聚节点,收集WSN传输的信息,以达到输电线路实时监测的目的。输电线路的长距离传输特征,使得分布在其上的传感器节点形成了长链状的拓扑结构。长链型WSN的MAC地址分配协议是输电线路监测WSN的关键内容之一。过长的MAC地址会消耗更长的通信时间,并带来更多的能耗。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分簇的思想应用于输电线路监测WSN,构建了一种长链成簇动态MAC地址分配协议(Long chain cluster Dynamic Address Allocation,LDAA),并且结合MAC地址复用原理使得MAC地址长度减小,从而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LDAA协议通过采用切分的方式对长链型WSN进行分簇,并根据MAC地址复用原理,为簇头节点和簇成员节点分配两种长度不相等的MAC地址。为满足输电线路巡检人员在巡检过程中随时了解网络状况,输电线路监测WSN应支持移动节点动态的移入网络和移出网络的功能,并在移动节点移动过程中为其分配无冲突的MAC地址;其次,为了解决移动节点跨越分簇小区而产生的地址冲突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剩余能量比的地址更新策略来解决地址冲突问题。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剩余能量比,找出剩余能量最大的节点,使其成为新的簇头节点,并从簇头节点地址集中随机选择一个未使用的地址分配给簇头节点,从簇内节点MAC地址集中选择一个未使用的地址分配给移动节点和其它传感器节点。利用OMNET++网络仿真模拟器,设计仿真程序,进行MAC地址分配协议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DAA协议能够较好的适用于长链状拓扑结构;基于剩余能量比的地址更新策略能够实现移动节点动态的移入网络和移出网络的功能。
其他文献
我国地府辽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历史沉积和地方特色物产。但对于多数县城来说,因地域、交通等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缓慢
目的 了解流动育龄妇女与常住育龄妇女RTI患病情况.探寻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2002年1月~2003年12月两年间东莞大郎计生服务所门诊流动育龄妇女就诊病人中RTI病例为样本1组;同期常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户外环境下天气现象的检测与识别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户外彩色图像天气类型的判断在天气预测、灾害预警、自动驾驶以及图像复原等领域有着广
概念作为学科基础性的知识,对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就地理学科而言,概念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并不高。一方面由于概念本身具有复杂性与抽象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任务颇重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缩短概念学习的时间,影响了概念学习的质量。借助技术手段,依据知识可视化相关理论,设计开发可视化资源,可以降低知识的认知负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知识的传递与创新。这为提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中明确指出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和资源环境的承受力相协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绿色发展理念也早已深入民心,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两者间协调发展的关注力度。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是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不同基线视力的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7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RVO合并CM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了1+PRN的治疗方式,依据基线视力不同分为两组,A组:低基线视力组,最佳矫正视力<0.1,共30例30只眼;B组:高基线视力组,最佳矫正视力≥0.1,共27例27只眼。收集视力、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