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旱农区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降水-土壤水-作物水转化机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陇中旱农区降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该区作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从降水-土壤水-作物水(三水)转化的角度去探索保护性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本研究依托2001年建立在陇中旱农区的长期不同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该试验共6个处理,分别为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传统耕作+覆膜(TP)、免耕覆膜(NTP),春小麦和豌豆年间轮作。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大气-土壤界面、土壤-作物界面、作物-大气界面水分转化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了耕作措施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水分转化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NTS和NTP提高了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T相比,NTS显著增加了小麦开花后与豌豆分枝前和结荚后干物质量的积累,NTP提高了小麦拔节前干物质的积累和豌豆分枝期前干物质积累量。NTS和NTP增加了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豌豆单位面积荚数和荚粒数,经济系数也较高。2015-2016年NTS、TP和NTP的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比传统耕作高,这三个处理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增幅分别为19.61-45、8.08-31和20.39-41%,春小麦和豌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10.30-36、5.65-14和18.35-25%。(2)免耕秸秆覆盖改善了与水分转化相关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了降水-土壤水的转化效率。相比T,NTS显著提高了>0.25mm的大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率,降低了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NTS能够显著增强了土壤持水性能,不同土壤吸力下,NTS增加土壤质量含水量16.80-23.20%。NTS和NTP处理显著提高了播种前土壤贮水量。无论在豌豆地还是小麦地,NTS和NTP均显著提高了降雨贮存效率,增幅分别为6.07-6.47和4.49-5.27%。(3)NTS、TP和NTP增强了根系吸水能力、提高了土壤水势、降低了土壤蒸发量、增加了作物蒸腾量,提高了土壤水-作物水的转化效率。与T相比,NTS、TP和NTP优化了开花期根系空间分布,在多个生育时期都增加了小麦和豌豆的根干重、根长和根表面积,根干重增幅分别为11.15-79.04、23.24-66.81和37.99-157.93%,根长增幅分别为8.61-90.79、12.83-46.50和12.09-89.36%,根表面增幅分别为14.91-73.97、11.02-100.71和11.11-97.04%,从而增强了根系吸水能力。与T相比,NTS显著增加了小麦和豌豆苗期的土壤水势,覆膜处理几乎在小麦和豌豆的所有生育时期提高了0-30cm的土壤深度土壤水势,为土壤水-作物水的转化提供动力学基础,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81.69-117.60、41.14-97.36和57.83-87.17%。NTS、TP和NTP增强了根系吸水的动力。NTS处理小麦和豌豆生长期农田总耗水量显著高于T,NTP的总耗水量只在小麦地显著高于T。与T相比,NTS、TP和NTP土壤蒸发量降幅分别为12.51-12.76、46.32-47.01和46.51-47.98%,作物蒸腾量增幅分别为27.95-36.78、46.35-58.79和48.79-77.62%,土壤水-作物水的转化效率增幅分别为20.50-28.45、40.79-55.21和42.29-68.71%。(4)0-5cm土壤物理特性综合因子(春小麦:r=0.282,P>0.05;豌豆:r=0.749,P<0.01)和5-10cm土壤物理特性因子(春小麦:r=0.283,P>0.05;豌豆:r=0.644,P<0.01)与根系综合因子呈正相关,根系综合因子与土壤水势综合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春小麦:r=0.882,P<0.01;豌豆:r=0.538,P<0.05)。0-5cm的土壤物理特性综合因子(春小麦:r=0.460,P<0.05;豌豆:r=0.670,P<0.01)和5-10cm的土壤物理特性因子(春小麦:r=0.539,P<0.05;豌豆:r=0.526,P<0.05)与土壤播前贮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播前贮水量与降水最大贮存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春小麦:r=1.000,P<0.01;豌豆:r=1.000,P<0.01)。根系综合因子与土壤水-作物水转化效率呈正相关(春小麦:r=0.945,P<0.01;豌豆:r=0.316,P>0.05),水势综合因子与土壤水-作物水转化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春小麦:r=0.877,P<0.01;豌豆:r=0.700,P<0.01),降水最大贮存效率与土壤水-作物水转化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春小麦:r=0.556,P<0.01;豌豆:r=0.408,P<0.05),土壤水-作物水转化效率与籽粒产量(春小麦:r=0.502,P<0.05;豌豆:r=0.521,P<0.05)和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春小麦:r=0.358,P>0.05;豌豆:r=0.521,P<0.05)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陇中旱农区,免耕秸秆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改善了水分转化相关土壤物理特性,提高了降水-土壤水的转化效率;促进了根系生长,提高了土壤水势,增强了根系吸水的动力,减少了蒸发,促进了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了土壤水-作物水的转化效率,从而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由于免耕秸秆覆盖比免耕地膜覆盖更加可持续,因此,免耕秸秆覆盖是有利于陇中旱农区小麦和豌豆水分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的耕作措施。
其他文献
为了构建K. cicerisporus CBS4857表达系统,我们首先构建了该菌株的基因文库。通过将K. cicerisporus CBS4857基因文库转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303-1B,利用功能互补克隆KcURA3 和KcHIS3基因。其中KcURA3基因编码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其编码区为801bp, 共编码267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
人们发现在分子束外延实验中,Pb原子在Si(111)表面上可以生长出形状非常规则的Pb岛,在一些称为“幻数高度”的值,岛特别稳定。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系统也相继被发现。形成这种高度自组织Pb岛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 当金属纳米颗粒中电子的de Broglie波长已经可以和它的大小相比时,量子限制效应(QSE)就会出现。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岛的生长机制和QSE有密切关系,但是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控制组织细胞稳态的重要机制。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异常是多种人类疾病的根本原因。RB及bcl-2家族蛋白为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核心控制成分,它们各有其功能特点又彼此协调。用RB口袋区结合蛋白保守功能域LxCxE和bcl-2凋亡关键功能域BH3 domain作为线索扫描新基因文库,我们分离到了一个新的RB结合基因-RBBP10和2个新的bim异构体—bimα3 及bim β
学位
在细胞周期的调控过程中,有两大家族的蛋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家族是CDK,它们磷酸化特异的蛋白来调节下游通路。另一个家族是专门的调节蛋白cyclins,它们与CDK分子结合来调节CDK的激酶活性。当细胞从静止期进入细胞分裂时,编码D型cyclin的基因在G1期被激活,cyclin D随之与CDK4或CDK6形成一个复合物,活化后的激酶复合物磷酸化底物蛋白调控下游的通路。在cyclin D中,cy
支气管树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也是维持肺形态的基本支架。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ronchus-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BALT)是分布于支气管黏膜的淋巴组织,是可接受抗原刺激的重要黏膜免疫诱导部位。多聚免疫球蛋白A(dIgA)和IgG分别经其受体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和新
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是重要的采后病原真菌,可引起温带水果的青霉病及粉霉病。这两种病原除导致严重的采后损失外,还会在果实体内产生对人畜健康有害的真菌毒素。本文以‘元帅’、‘国光’和‘富士’三个品种苹果果实为试材,研究P.expansum和T.roseum接种对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评价果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