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农民工的自我认同研究——以T店员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流动,并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农民工群体。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达15335万人。这个数量还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每年我国大量农民工往返于城市农村之间,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形成庞大的民工流。这个群体的发展状况,一直是政府、社会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承担了大量苦累脏的体力活。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在城市制度、文化等方面受到重重排斥,难以被城市认同,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同时,在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农民工们经历过城市生活后,在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观念的诸多方面有了一定的转变,这使他们难以再完全接受过去的农村生活,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也不希望回到农村去,他们对农村、农民的认同在降低。本文试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农民工深入的访谈,对农民工的这种既不认同农民身份,也不被城市认同、难以形成城市居民身份认同的状况进行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问题的由来,研究意义、视角与方法,相关的研究综述和研究假设与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从农民工对农村、农民的认同和对城市、城市居民身份的认同两个具体方面概括了农民工的认同现状。一方面,他们在城市生活的经历,以及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让他们一定程度上难以再认同农民的身份;另一方面,城市在制度,就业等方面对他们的排斥使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生活,难以形成对城市居民的身份认同。这种状况使他们成为了徘徊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边缘人。   第三部分从自身因素、农村因素、城市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因素。自身能力的限制、农村经济上的落后和观念上的变化、城市在制度上的排斥和文化上的歧视等因素,影响了农民工的自我认同。   第四部分针对农民工自我认同的状况,总结了他们作为边缘人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对策,认为关键是要在户籍制度上进行改革,同时也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讨论。
其他文献
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的宏观背景下,探讨如何发挥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促进就业的功能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由于在此过程中中国并没有现在的道路可循,而欧盟
都说照片是生活的写照,那么摄影师就应是美好社会的记录者。杭州,正是这样一座有着美好自然风光、美好城市面貌,以及一群心怀美好感情的摄友的城市。  好摄之友:就爱这里的点滴  小伙子程方是杭州“摄友”圈里小有名气的玩客,玩着玩着,玩成了网络红人——2016年4月,他的作品《杭州映像诗》在网络上发表,取得了超过10万次的点击量。  这部摄影短片,以“一半西湖一半城市”的画面贯穿全篇。“时光,在这座城里雕
本文是对中国分包劳动体制下服装包装厂的劳动过程及其生产政体的个案研究。纺织服装业在江苏省经济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是江苏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据对该服装包装厂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乡城流动人口的主体。该群体的城市融入状况,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并催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拥有比老一代农民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