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粘胶与聚丙聚腈预氧化纤维混纺织物的开发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开发了阻燃粘胶与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的混纺阻燃织物,对纤维的性能、混纺纱与织物的物理性能、织物的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对纺纱和织造工艺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阻燃粘胶同普通粘胶相似,可纺性好,但强力低,耐磨性较差;预氧化纤维阻燃性能比阻燃粘胶好,但纤维脆性较大,强力较小,比电阻很大,可纺性差。两种纤维燃烧后残留物的结构较紧密,内部有孔洞,保持了原来的形状。   将阻燃粘胶与预氧化纤维按七种混纺比例进行纺纱试验,将所得七种纱线合股后进行织造,最后对试织成的七种织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都随着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于纱线强力和织物经纬密的影响,混纺织物的力学性能较差,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随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下降,经纬向的断裂伸长随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增大。   混纺织物的缩水率和透湿率都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人体穿着时对舒适度的要求,但随着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加,织物的手感和外观逐渐变差。   垂直燃烧试验和极限氧指数试验表明:随着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大,织物的LOI值明显提高,损毁长度、续燃时间逐渐较小,阴燃时间都为零,洗涤后织物的阻燃性能下降。各种织物点燃后均无熔融滴落,不收缩,残留物较松脆,保持原来的形状。但预氧化纤维纯纺织物和阻燃粘胶纯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与有关资料的数据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热重分析(TG)表明: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随着预氧化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预氧化纤维含量越多,热分解过程越复杂,最终残留物的量越多。   综合织物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服用性能,阻燃粘胶和预氧化纤维混纺比例为35/65的织物最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其他文献
平面涡卷弹簧作为储能驱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其输出扭矩、冲击等性能对装置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Box-Behnken试验测试方案,利用方差分析和响应面法研究平面涡卷弹簧设计参数对其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其输出性能回归模型;以分离装置使用的平面涡卷弹簧为例,基于试验测试结果,建立平面涡卷弹簧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分离装置性能测试试验,验证了平面涡卷弹簧优化设计模型的有效性
气动系统作为工厂自动化最重要角色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但由于气动系统效率低,阻碍了它在更广的领域的应用,气动系统的效率和能量损失从效率角度来看,气动系统要比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效率低很多,仅为20%,远不能满足如今资源匮乏时代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因此,开展气动系统节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研究价值。针对传统回路空气消耗量大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桥式回路,利用压缩空气的膨胀能做功以达
近年来,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良的特性正逐步替代一些金属材料被应用在航空航天、航海以及其他许多材料工程中。本文研究了玻璃纤维/环氧树
浆纱既关系到机织物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又关系到消费及后处理的环保性和生态性。经纱上浆过程中的浆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浆料调制和使用过程中剩浆和未经处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具有传动比大、体积小、重量轻、承载能力大、效率高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05100),基于质量弹簧等价模型方法对新型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机构建立了传动精度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其传动精度、控制误差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如下:⑴考虑了曲柄轴、行星齿轮、内齿轮、浮动盘、端盖的加工误差、装配误差以及齿轮啮合刚度、轴承刚度
化学工程、航空航天和水利工程等领域中经常涉及到液滴/空泡撞击固体表面的现象。因此探索液滴/空泡的动力学特性,对于实现对液滴/空泡的有效利用和控制,以及疏水表面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