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利用信阳市的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56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三种方法,分析了信阳市气候要素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信阳市气象灾害的影响,得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1)信阳市气温总体呈现出上升、增暖趋势。区域有差异,西北部快于东南部。季节差异明显,春、冬季升温最快,对年平均气温的上升贡献最大,而夏季是负贡献。升温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最低气温的显著上升和低温日数的明显减少。信阳市气温的上升是一个由缓变到突变的过程。冬季平均气温上升的突变年代最早,年和春、秋季突变时间接近,夏季平均气温不存在突变。1987~1998年是信阳市发生增暖现象的突变年代。(2)信阳市年、季平均气温均存在着2-5年周期的剧烈振荡,2002~2007年年平均气温发生了剧烈振荡。也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变化。年代际20年左右的周期56年出现了准三周的低频振荡。1967年、1987年和2005年前后是信阳市的相对冷期,1977年、1996年和2014年前后是信阳市的相对暖期。(3)信阳市年降水量总体处于波动、下降趋势,突变不明显。它主要是由于春、秋季降水量减少造成的,夏季降水量的变化是负贡献。区域分布上有差异,北部上升、其它地区下降。3-4年周期的剧烈振荡发生在1986~2009年。存在着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变化。在年代际2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出现了准三周的低频振荡。多雨期(少雨期)和冷期(暖期)基本同步但不重合,多雨期(少雨期)较冷期(暖期)提前3-4年出现。(4)信阳市季节降水量的线性趋势存在着差异,夏、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季节降水量的变化也存在着区域差异。春、秋、冬季有降水量下降的突变点,夏季降水量不存在突变。季节降水均存在着不同周期的剧烈振荡,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变化。(5)信阳市气温显著的变化是1987~1998年发生了增暖突变、2002~2007年年平均气温发生了剧烈振荡。碳排放的增加是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信阳市降水突出的变化是年、季降水发生了剧烈振荡,振荡年代滞后于气温增暖的突变年代。年和季节降水发生剧烈振荡可能与气温的增暖、上升突变有关。(6)信阳市的年日照时数和各个季节的日照时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西北部明显高于东南部。夏季减少速度最快,春季最慢。年和夏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不存在突变。秋、冬季日照时数存在着下降的突变,突变年代略滞后于气温的上升突变。(7)信阳市气象灾害的基本特征是,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巨大。暴雨洪涝和干旱是影响信阳市的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在4亿元以上的平均每三年一次。暴雨洪涝灾害直接损失在6亿元以上的约六年一次。干旱气象灾害直接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约四年一次。大风灾害发生的频率高,但损失较小。连阴雨、雪灾发生的频率低,但损失和影响较大。(8)信阳市的气候要素变化对气象灾害的影响是显著的。气象灾害的集中高发年代略滞后于信阳市气温的上升突变年代,伴随着信阳市年降水的剧烈振荡发生,与夏季降水剧烈振荡的年代基本一致。信阳市的气候要素变化对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是暴雨洪涝和干旱,导致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大幅度增加。对信阳市的气候要素变化特征运用不同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多种气候要素的变化与联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根据信阳市气候要素变化的特征和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研究分析信阳市气候要素变化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得出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和结论,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研究成果可为信阳市和淮河上游地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