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传统蜡染手工艺人的流动与文化变迁——以贵州丹寨县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受到国家民族文化发展政策、全国流动浪潮以及全球化的影响,民族地区掌握技艺的传统手工艺人已逐渐脱离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追求,以及对充满神秘性和异域性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向往,间接促使了少数民族手工艺人的流动与社会文化的变迁。此外,政府和专家学者的介入,相应民族的能人、精英开始探寻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的出路,创办一系列工艺坊、合作社与社会型文化企业,为掌握技艺却闲置在记忆中无处施展的民间艺人提供了平台与舞台。这亦为少数民族手工艺者的流动创造了条件,在流动这一过程中,手工艺人从原生生活地域流动到异文化地域,不仅所处的生活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时时在与他者进行接触与交流,导致传统手工艺人本身及其民族传统文化发生了显性与隐性的变迁。  本文从人口的流动视角出发,运用全球化理论、文化变迁理论等探讨苗族传统蜡染及其民族文化的变迁。随着人的生存需要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解构。在这种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碰撞矛盾中,在文化解构和复兴的双向运动中,传统蜡染手工艺者群体及其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深度访谈法、比较法与参与观察法探究流动手工艺人的基本现状及其民族文化的变迁。一是通过蜡染手工艺人流动,分析其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二是探讨了艺人本身的视野和他者的视野中的文化变迁。本文通过全面探讨蜡染手工艺者流动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认识和了解,以期为民族地区民间艺人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划拨用地使用权和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存的土地使用制度。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口不断增加,导致全社会对土地的需求
河北坝上地区是我国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典型区域,农田面积广并且成连片分布状态,该地农田主要以大田块耕作为主,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及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强烈。本文
特大型水库在运行期间,水位的变化幅度较大。库区岸坡长期在库水的浸泡和冲刷作用下,容易发生劣化效应。本文在重庆市国土局科技项目“三峡水库营行期间岸坡地质环境效应研究”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中心城衰落、土地供求不平衡等系列城市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